秦始皇是否是明君,历史上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他在国家统一、文化融合、货币统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力推动水利建设,并有效抵御外敌,因此被视为一位明君。但也有声音指出,秦始皇的刑法严苛,百姓在他的统治下深受压迫,特别是在修建长城和秦始皇陵的过程中,过于急功近利的工期导致了大规模的劳工动员,最终引发了各地的民变。
对于秦始皇的评价,我们应当辩证地看待。在修建阿旁宫、长城和陵墓时,秦始皇的要求过于严苛,全国的壮劳力几乎都被调动了。然而,这种做法不仅让国家民生凋敝,甚至连他自己的陵墓也没有建成。至于这个陵墓,我们现在几乎无法想象当年为了修建它所动用的庞大人力。虽然目前仅是一个半成品,但它已被列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如果能顺利完成,想必其规模将更加惊人。 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思考,秦始皇去世后,陵墓中所做的防腐措施和机关设计又是怎样的。根据传说,陵墓内的防腐技术堪称一绝,且包含了各种复杂的机关。至今,人们对秦始皇遗体的状况充满好奇。史料称,秦始皇的陵墓修建工作从他13岁时就开始了,历时近40年,直到他死后,胡亥上位后,仍继续修建了一年。可见,这个陵墓的建设历时之久,几乎耗费了整整一代人的时间。秦始皇陵的修建耗费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比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建时间还长了8年。陵墓的奢华程度可以想象。秦始皇陵位于骊山脚下,按照秦始皇的构想,这个陵墓不仅是他的墓地,更是他的地下咸阳城,因此,陵墓内有大量的兵马俑。根据最近一次与国外的联合考察,专家利用现代探测仪器发现,这座陵墓的深度可能达到百米,且占地约52平方公里,这在世界建筑史上都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然而,秦始皇的陵墓也曾被人挖掘过。历史上,项羽曾在焚烧阿旁宫后,亲自找到了秦始皇的陵墓,开始挖掘。然而,当他挖到一部分时,突然从墓中飞出一只金雁,这一神秘现象让项羽沉默良久,最终决定放弃挖掘。除了项羽外,几乎没有人敢去冒犯秦始皇的陵墓。因为有传闻称,陵墓中藏有一幅《28星图》,这幅壁画是历代艺术的巅峰之作,画中的河流全部是由水银构成。现代的考古探索证实了这一点,陵墓内水银的含量极为超标,因此有专家推测,由于墓中几乎没有氧气,且水银浓度极高,秦始皇的遗体应该得以长期保存。 不过,我们也知道,秦始皇是在东巡途中去世的,且当时正值夏季。为了避免尸体腐烂产生异味,专门在运送他的尸体回襄阳的过程中,在马车上撒上大量香料。因此,可以推测,秦始皇在下葬时,他的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所以,即使墓中有着高浓度的水银,这样的条件是否能让他的遗体完全保存至今,也不太可能。墓中的遗骨或许早已腐烂成白骨。至于秦始皇陵中的真相,或许只有等到有一天它被完全发掘出来,才能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