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58年伟人视察河南,询问一县委书记:你们县,每人每月吃几两香油
创始人
2025-09-10 06:31:18
0

1958年,毛主席亲自前往河南进行视察工作,并特意接见了当时在河南南阳县担任县委书记的魏兆铭。出乎意料的是,这位文化水平不高且对历史兴趣不大的魏兆铭,竟从此更加重视工作,认真落实主席的指示,把原本即将偏离轨道的“列车”重新拉回了正轨。虽然主席没有直接批评他,但其言辞深刻,极大地启发了魏兆铭。毛主席不仅风趣幽默,而且博学多才,通晓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

那么,两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能让这段历史成为一段佳话呢?

1958年11月11日,在主席离开郑州之前,由于时间的限制,他无法亲自去其他几个县视察工作。于是,决定让河南省委书记吴芝圃召集7个县的县委书记和4个地委书记开一个座谈会。魏兆铭恰好是其中的7位县委书记之一。

魏兆铭,生于1924年,原籍山东省莒县,虽然他并非南阳人,但自1948年起便在河南担任重要职务。1953年,年仅29岁的魏兆铭便担任了南阳县县长,到了1955年,他成为了县委书记。从工作开始,魏兆铭就以认真严谨、毫不马虎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成为了当地群众的楷模。

尤其是这次与主席的座谈,魏兆铭的态度更是无可挑剔。为了准备汇报,他召集了县里的所有秘书连夜整理材料,统计了南阳县近几年的发展情况,详细分析了主要经济产业,并总结出了经验,形成了两本厚重的书面报告。此外,魏兆铭还整段背诵了材料,并预想了主席可能提出的问题,甚至准备好了回答。可说,他是把这次座谈会当成了一场闭卷考试。

然而,令魏兆铭大跌眼镜的是,座谈会的实际情况与他设想的完全不同。

会议开始前,吴芝圃逐一向主席介绍与会人员,主席则一一与县委书记们握手、寒暄。毛主席给人留下的印象是既平易近人,又充满亲和力。笑谈间,会议逐渐进入正题,各位书记开始汇报工作。

正当魏兆铭准备打开两本材料向主席汇报时,毛主席带着微笑看着他,缓缓开口:“魏书记,别急,南阳县有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叫做‘二十八宿走南阳’,你知道其中排名第一的是谁吗?” 魏兆铭顿时愣住了,虽然他听说过这句俗语,但作为一位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实人”,他从未关注过这些历史渊源。脑海中,他满是昨晚背诵的材料,根本没想到主席会提及这种历史性问题。

他思索片刻,却依然无法回答。主席接着问道:“魏书记,听说襄阳和南阳的学者们一直为诸葛亮的早年躬耕地争论不休,你觉得到底诸葛亮的躬耕地在哪里?你是南阳的代表,能不能分享一下你的看法?”

魏兆铭更是满头大汗,尴尬地表示:“主席,这个我也不清楚,我没有研究过。”此时,会议室陷入一片沉默,大家都不敢出声,也不敢抬头看主席,生怕引起注意。

主席观察了一下局面,轻轻抽了几支烟后,依旧没有给出答案,而是继续问:“魏书记,你知道为什么诸葛亮会选择落户南阳吗?” 魏兆铭此时已经完全失去了先前的自信,但幸运的是,吴芝圃及时出面解围,讲解了诸葛亮的历史背景以及南阳的地理与文化优势。

主席听后,频频点头,时而还赞叹几句,大家这才明白,原来主席的目的并非简单地考察历史知识,而是在激发对地方文化和民生的深入思考。

就在魏兆铭松了口气时,主席突然转向他说:“既然你对这些都不了解,那我问你一个实际的问题,你知道现在南阳县的百姓,每月能吃到几两香油吗?”

这个问题让魏兆铭瞬间感到愕然,因为他从未关注过百姓的日常生活细节。作为县委书记,他主要关注的是经济生产和农业发展,对于这些微小的民生问题,似乎疏忽了。主席接连问了四个问题,魏兆铭终于意识到,主席的真正考量是民生。

意识到这一点后,魏兆铭立刻站起身,向主席诚恳道歉:“对不起,主席!我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作为一名地方领导,我不仅忽视了南阳的历史文化,也未深入了解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没有做到真正为人民服务,这是我的失职。”

毛主席并没有责怪魏兆铭,而是鼓励他说:“你要学会融入这片土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只有真正了解乡村生活,才能深深热爱这片土地。”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魏兆铭,让他从此更加关注百姓的生活状况,真正将服务人民的宗旨落到实处。

实际上,毛主席对历史和民生的关注并非首次。在其他地方的视察中,他也曾通过类似的方式测试地方干部的真实情况。例如,当他视察温县时,就曾询问县委书记是否知道温县的古代军事家和著名的小麦专家等问题,表面看似随意,实则深刻考察干部对地方文化的了解和对人民需求的关注。

经过这一番反思和启示,魏兆铭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落实主席的教诲,不仅关心民生,更注重落实党的宗旨。1983年12月,魏兆铭光荣退休,2010年10月,享年86岁去世。

毛主席通过简短的问话,不仅使魏兆铭深刻反思自己的工作,也让其他干部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不能只关注政绩和表面的数字,必须深入了解人民的生活,关注他们的需求,这才是最根本的工作重点。

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毛主席对人民的深情厚意,也让我们看到,一代伟人不仅是历史的创造者,更是通过细致入微的关怀,让后人能够真正领悟“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前言** 在明朝的历史中,有一位被誉为最杰出的皇叔,他的一生跨越了七朝六帝,亲眼目睹了时代的变迁...
原创 唐...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日(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他成功地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
原创 唐...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289年,这段历史为中国文化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这漫长的289...
原创 诸... 在蜀汉历史中,丞相兼国防部长诸葛亮与平原特种作战专家兼混合战术大师魏延,这两位忠诚于刘备的将领始终以...
原创 如... 假设我们按照题主的设想来推演一下情景。 公元213年,刘备率领军队围攻雒县,而张任则带兵在金燕桥阻击...
原创 秦... 秦始皇是否是明君,历史上一直争议不断。有人认为他在国家统一、文化融合、货币统一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原创 曹... 前言 在三国时期,曹丕与曹植之间的兄弟关系充满了复杂的竞争与较量。有一天,曹丕看到两头牛在田间发生冲...
原创 战... 《——·前言·——》 齐威王、赵武灵王、秦昭襄王和燕昭王,这四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君主,为什么他们...
原创 如... 曾经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说法:20世纪属于美国,21世纪属于中国。但时至今日,情况真的如此吗? 美国如今...
原创 大... 1903年,袁世凯和张之洞这两位清朝重要的官员联合上书皇帝,提出废除科举制度的建议。随着时代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