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延安时期,康生担任社会部部长,期间他煽动了一场被称作“抢救失足者”的运动,这场运动并不是真心实意的救助,反而导致了很多从城市涌入的进步青年遭受了严重的迫害。新中国成立之后,康生称病隐退了一段时间,然而在“八大”召开后,他便重新活跃于政坛。文化大革命时期,康生在中央文化革命小组中担任顾问,拥有极大的权力,他利用这一权力持续打压大量干部,制造了无数冤屈。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正是这一时期受到康生迫害的干部之一,他的名字是赵健民。赵健民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曾担任山东省委第三书记、山东省省长以及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等多项重要职务。然而在1968年,康生毫无依据地指控赵健民,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赵健民是一位老革命者,生于1912年,籍贯为山东冠县。在他年少时期,赵健民积极追求进步思想,探索着救国救民的多种道路,逐渐成长为一个忧国忧民的青年。1932年,赵健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他在党的领导下奔赴南北战场,从山东半岛行军到西南地区,并在西南解放后选择留在当地工作,曾担任西南铁路工程局局长等重要岗位。
1955年,赵健民被调回山东省,继续为地方工作,担任山东省委第三书记和省长。在他的任职期间,赵健民兢兢业业,奉献了大量心血,领导了交通、工业和农业等多个方面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值得一提的是,赵健民始终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左倾”错误思潮,并为此付出了代价。
1958年,国家掀起了片面追求工农业高产的群众性运动,浮夸风盛行,赵健民对此坚决斗争,但因此遭到“右倾主义、地方主义、分散主义”的指控,沦为众矢之的。最终,他被降职为济南钢铁厂的副厂长。
到了1962年,赵健民恢复了名誉,随即被调任云南省,担任云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和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然而,时光飞逝;到了1966年,伴随着“文革”的开始,云南的造反派也开始制造各种“武斗”,社会秩序遭到严重干扰。
在1958年受降职之苦后整整十年,1968年,赵健民再次遭受迫害。那一年1月,赵健民前往北京,召开会议以汇报云南省的情况,并共同探讨解决云南问题,着力促进云南造反派的团结,为云南省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创造条件。
1月21日的清晨两点,赵健民接到指示,前往京西宾馆的第二会议室参加座谈。会议由康生主持,然而会议开始不久,康生就无端指责赵健民,称他“出了坏点子”,甚至加以“特务”的惩戒。赵健民对此感到震惊和不解,心想会议本是要解决云南的问题,怎么竟然演变为针对自己的批斗会呢?
面对康生毫无根据的指控,赵健民坚持以理力辩,但最终仍未能逃脱冲击。不仅职务被撤销,他还被关押长达八年之久,直到1975年才得以复出,随后陆续担任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以及航空工业部顾问等职务。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赵健民的名誉得以恢复,之后他又进入中顾委,担任委员,并继续以老干部的身份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晚年的赵健民主要生活在北京,直至2012年因病去世,享年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