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特立独行”的东晋名将,寒门出身的陶侃如何脱颖而出?
创始人
2025-09-09 21:34:06
0

陶侃或许曾悄悄感叹过自己的命运,若晋武帝司马炎未曾征服吴国,他或许能够继承父亲的爵位,并为东吴效力。可惜,命运对他开了一个大玩笑,陶侃经历了半年的沉寂,凭借个人的才干突破了门阀的壁垒,最终为东晋的江山稳固立下赫赫战功。“匡主宁民,君其人也”,陶侃虽非望族出身,却依然扶摇直上。那么,非贵族出身的他是如何一步步实现突破的呢?

一、荣光渐逝,贵人扶持

在魏晋时期,“寒门”这一术语,并不代表贫困百姓,而是指那些门第较低的世家,亦即庶族。按照当时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理论,寒门士子要想进入仕途的难度极大。魏晋时期,士族与庶族的对立也因此成为了社会的重要特点。如果晋武帝司马炎当时并未灭吴,陶侃或许还能凭借父亲扬武将军陶丹的身份,在东吴声名赫赫。

陶侃的祖先曾显赫一时,先祖陶舍是秦末汉初的名将,著有《用军策》;高祖陶敦曾担任司空,父亲和祖父也曾在东吴担任重要职务,担任扬武将军。然而到了陶侃这一代,家族的荣光逐渐消逝,陶侃年轻时家境贫寒,曾在县里做一名微不足道的小吏,勉强度日。改变他命运的,是范逵的推荐。

一场雪后,范逵路过陶侃家,请求借宿。但陶家贫困,无法招待范逵及其随行人员。陶侃母亲心生感激,竟割下自己的长发,用作食物款待客人,还砍下家中几根屋柱当柴烧,甚至将家中草垫剪碎作为马料。范逵深受感动,决定帮助陶侃成名。果然,范逵不仅为陶侃争取到了庐江太守张夔的赏识,还在洛阳广为宣传陶侃的美名。陶侃凭此机会在张夔手下做主簿时,遇到了一个大转机:寒雪时,张夔妻子生病,需要远方求医,陶侃冒着风雪前往,展现了极高的孝义精神。张夔深感陶侃的品德,将他推荐为孝廉。

二、再遇伯乐,风云际会

经过几番辗转后,陶侃担任武冈县令,但因与邵陵太守吕岳关系不和,辞去官职回乡。直到八王之乱爆发,44岁的陶侃迎来了他的新机遇。太安二年(303年),义阳蛮人张昌起义,屡次击败朝廷军队,占领了荆、江、徐、扬、豫等大片土地。荆州刺史刘弘被派去平叛,便召陶侃担任南蛮校尉长史,掌管大都护职务,为他带来了新的机会。

陶侃与张昌激战多年,前后斩杀数万敌军,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陶侃因此被封为东乡侯。此后,他在镇压内乱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永兴二年(305年),扬州刺史陈敏叛变,刘弘再次命陶侃出任江夏太守前去平叛。陶侃深知自己与陈敏有故乡之谊,为避免与上司产生冲突,他便将儿子和侄子送往刘弘处为质,从而获得了刘弘的信任,顺利平定了陈恢之乱。

光熙元年(306年),陶侃先是担任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军,后又转而效忠琅邪王司马睿。在司马睿南渡建元后,陶侃得到了更高的重用。建兴元年(313年),司马睿派陶侃前往平定由蜀中才子杜弢带领的叛乱,陶侃再次成功平定,后来得到了王敦的推荐,出任南蛮校尉和荆州刺史,负责治理南方。

然而,王敦对陶侃的功勋心生忌惮,原本想要除掉陶侃,却迟迟未下决心。最终,陶侃得到亲家周访的支持,避免了杀身之祸。陶侃经过一番波折,最终南下交州,镇压了杜弢余部,因功升为柴桑侯,后又被任命为平南将军,并统领交州军事。

三、封疆大吏,大晋忠臣

陶侃在南方稳固东晋政权之时,朝廷内的权力斗争依然不断。王敦作乱被诛,晋明帝司马绍为了加强皇权,提升了外戚庾亮等人的职权,同时又加大了地方刺史的权力,陶侃因此被任命为征西大将军、荆州刺史,并负责荆、湘、雍、梁四州的军事事务。陶侃再度掌控荆州,荆楚百姓为之欢欣鼓舞,纷纷庆贺。

然而,晋明帝英年早逝,其子成帝年仅五岁,庾亮以外戚身份辅佐朝政,开始担忧地方实力过大,陶侃和祖约等地方权臣的势力让他心生疑虑。当时,历阳内史苏峻因对庾亮的控制不满,联合镇西将军祖约发动叛乱。

庾亮曾从友人温峤处得知,苏峻有造反之意,但却错误地指责陶侃有可能反叛,命温峤监视其动向。陶侃当然并无叛意,然而庾亮的错误判断导致了京城建康的沦陷,陶侃的儿子陶瞻不幸在乱军中丧命。为了争取陶侃的支持,温峤主动请陶侃出兵,并推举他为盟主,要求他帮助恢复东晋。

四、笑泯恩仇,急流勇退

庾亮仓皇逃离,向陶侃求饶。陶侃虽然有着深厚的忠诚,却并未置庾亮于死地。当庾亮战败后,陶侃鼓励他保持冷静,耐心面对现状。他不仅宽容庾亮,还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了解将士的才能。监军李根建议在白石修建营垒,陶侃采纳并指派庾亮坚守此地。苏峻亲率大军围攻白石,庾亮带领两千人顽强抵抗,最终成功守住了阵地,证明了陶侃对他的信任并非空谈。

陶侃凭借出色的战略眼光和果断的指挥,使得叛乱最终平定,陶侃也因此晋升为侍中、太尉。辽东慕容廆曾在信中赞誉陶侃为“海内之望中,唯足为楚汉轻重者”,可见陶侃的威望已达到顶峰。

在陶侃权力达到巅峰之后,他依然没有停下恢复东晋的步伐。他接连收复了江州、樊城、新野、襄阳,并作出了多项战略部署。临终之际,陶侃因病重选择了辞职,过了不久便去世。成帝下诏追赠他为大司马,并赠谥号“桓”,以示纪念。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他的治国智慧和对文化的推崇,让他的名字至今仍然广为人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原创 地... 大多数人对于恐龙的印象,往往来自现代的一些电影或电视节目。这些恐龙的形象,是基于考古学家通过对恐龙化...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留下了众多动人的故事。而...
原创 择... 提到诸葛亮出山,大家都会联想到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主要是因为它展现了...
原创 刘... 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布衣皇帝,一位是曾经在街头混迹的刘邦,另一位是出身贫寒、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的朱元璋...
原创 商... 《诗经·商颂·玄鸟》中提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段记载提到商朝的起源,讲述了玄鸟的降临...
原创 历... 袁天罡与李淳风,这两位名字在历史上常被与神秘、智慧以及未解之谜联系在一起。他们被传说能预测未来、洞察...
原创 和... 明清时期的比较,一直是互联网文史圈内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喜欢明朝的网友和喜爱清朝的网友,甚至有一些既...
原创 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决策都会在岁月的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今天,让我们回到南宋末年,探讨一个让后...
原创 刘... 吕后和刘邦之间,既有默契又充满紧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的死,正是这种微妙关系的结果。 我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