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布衣皇帝,一位是曾经在街头混迹的刘邦,另一位是出身贫寒、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的朱元璋。在他们年轻时,身份与皇帝的称号相去甚远,他们的成名之路充满了艰难险阻。拿刘邦来说,他多次从困境中艰难逃脱,最终一统天下,建立了汉朝。
刘邦最初起兵反抗秦朝的二世皇帝,接着与西楚霸王项羽展开激烈的争斗,最终成功建立汉朝,为中国封建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奠定了基础,并且深刻影响了汉文化。汉朝初期,国家面临严重的战后创伤。秦朝时期,人口曾达到三千多万,而汉朝建立时,人口锐减至仅一千多万,反映出战争对国家和民众的巨大影响。 在古代,人口数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强盛与否,而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也需要一个充足的劳动力来源。经过长时间的战乱,国家急需恢复生气,而百姓在战争的冲击下也迫切需要恢复正常生活。于是,刘邦在治国初期便想出了一个办法来恢复人口。他通过一种侧面鼓励的方式,推动百姓生育,这也就是所谓的单身税政策。根据这一政策,年满15岁未婚的女性需要每年向朝廷缴纳120钱,相当于普通百姓三个月的生活费。 这项政策对普通百姓来说,意味着要么让女儿尽早嫁人,要么支付这笔税款。实际上,刘邦的目的已经达到了——120钱对于百姓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而对于刘邦来说则不过是区区小钱。为了避免税收,百姓们纷纷选择让女儿早婚,甚至不再挑剔男方的家庭背景,有些家庭直接将女儿送到富贵人家当小妾。由于古代社会没有离婚的观念,一旦女子嫁人,她便将自己的命运与丈夫紧密相连,生活的好坏一生难改。 然而,刘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提高人口数量来恢复国家的元气。因此,仅仅促使女性早婚还不足以解决问题,于是他又出台了一项政策:凡是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将免除两年的赋税和徭役,而且这项政策是可以叠加的。这意味着,即使是贫困家庭,也能通过生育获得社会福利,从而提高人口数量。 随着刘邦去世,刘盈登基后,刘邦的妻子吕后成为了实权人物。吕后认为,尽管人口有所增长,但仍远未达到理想水平,于是她决定将未婚女子的赋税提高到每年600钱,这几乎是普通家庭无法承受的负担。此时,除了当地的富豪,普通百姓若要承担这样的税额,几乎就意味着破产。刘邦和吕后的这系列政策,迅速推动了汉朝人口的增长。到了汉武帝时期,全国人口已经达到3600万,几乎恢复到秦朝时期的人口水平。此后,汉朝政府将这一政策视为国家的基本国策,每一任皇帝都认真执行。到了西汉时期,国家人口一度达到了6300万,达到了封建社会鼎盛的局面。然而,这一切并非自然增长,而是通过封建君主的强制手段实现的。虽然表面上国家人口迅速增长,国家似乎变得强大,但背后隐藏的社会问题却逐渐显现。 由于女子被迫尽早结婚,这加剧了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性的社会地位被大大压低,成为生育工具。即便是吕后执政时,她作为一位女性,也未曾真正考虑过女性的困境。反而,她与男性一起加强了对女性的压迫。类似的重男轻女思想,不仅在汉朝盛行,在其他朝代也屡见不鲜。例如,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为了增加人口,规定未婚女子17岁仍未嫁人,父母将会被监禁。这样的政策加剧了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导致古代女子的困境加深。 总结来说,古代社会人口稀少,战乱和民生困苦常常是导致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王朝的兴衰往往与百姓的命运息息相关,每当国家需要恢复时,人口问题便成为首要任务。而每当国家强盛时,百姓也许会稍微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但一旦王朝衰败,百姓依然无法避免灾难的降临。在封建时期,虽然安居乐业是常挂在嘴边的口号,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一生要实现这一理想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背后,揭示了封建王朝更替所带来的无尽辛劳与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