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和珅被赐死后,为什么和珅独子竟然过上了清朝贵族都羡慕的生活?
创始人
2025-11-22 16:31:10
0

明清时期的比较,一直是互联网文史圈内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喜欢明朝的网友和喜爱清朝的网友,甚至有一些既不喜欢明朝也不喜欢清朝的网友,他们都会对这两个朝代进行各种对比,甚至对明清的各方面都进行热烈的讨论和争辩。

我个人认为,清朝在各方面都优于明朝,原因也很简单:清朝出现在明朝之后,清朝的统治者亲眼目睹了明朝的灭亡过程,因此,清朝的皇室自然会从明朝的灭亡中汲取教训。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清朝的表现无疑要优于明朝。

当然,我知道这个观点可能会让许多朋友不同意,尤其是那些喜欢明朝或是讨厌清朝的人,他们一定不赞同我的看法。

所以,今天我打算来讨论一下清朝的皇室制度。我认为,清朝在管理“皇亲”方面,比明朝做得好得多。这一点,清朝显然是从明朝管理宗室不善的经验中汲取了教训。可以说,清朝的宗室制度是在明朝的基础上有所改进的。

清朝宗室的管理制度核心是“差使”,也就是说,清朝决不允许皇室成员坐享其成、不做任何事情。然而,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皇室成员都有工作可做,但至少那些近支的宗室成员想要待在家里领俸禄而不做任何事情,几乎是不可能的。(清朝的近支宗室指的是和皇帝有相同祖先的人。)

举个例子,嘉庆帝在处理和珅的事情时,下令解除和珅儿子——嘉庆帝妹夫丰绅殷德的所有职务,只保留他的伯爵爵位,让他在家里闲住。然而,经过两个月,嘉庆帝意识到,给丰绅殷德保留爵位,让他在家闲住其实并不是处罚,反而是对他的一种奖励。毕竟,这种生活几乎是清朝许多皇亲国戚梦寐以求的。

清朝的法度对皇亲国戚十分严厉。如果工作做不好,轻则罚款,重则停薪。而且,在皇帝身边工作十分辛苦。例如,皇帝每天早上六点钟上班,而在皇帝身边工作的皇亲国戚必须五点起床,赶在皇帝上班之前去“站班”,其目的是让皇帝看到某某人已经到位,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所以,对于皇亲国戚来说,能够带爵在家闲住,根本不受处罚,是最享受的生活。于是,嘉庆帝最后决定让丰绅殷德保留爵位,但同时也取消了他的职务,这实际上是一种“惩罚”。

过了一段时间,嘉庆帝才意识到这个决定的问题,于是他修改了之前的决定,剥夺了丰绅殷德的爵位,并给了他一个“散秩大臣”的头衔。这意味着,丰绅殷德虽然没有具体的工作,却得到了一个名义上的职务。实际上,散秩大臣就是在皇帝办公室外面“站班”的角色。这项工作不仅辛苦,而且有时候还可能被皇帝发泄情绪。“你怎么站的?站得东倒西歪的!罚俸!”皇帝随口的一句话,可能让这些人白白工作一年。

再举一个例子,乾隆年间的怡亲王弘晓。因为怡亲王胤祥生前的影响力过大,乾隆帝即位后,决定削弱怡亲王的权力,于是借着“弘皙逆案”机会,罢免了弘晓的一切差使。可是没过多久,乾隆帝意识到,实际上,这样等于给了弘晓一个轻松的生活。因为他每天五点半就开始办公,而如果弘晓回家闲居,那就意味着他整天都可以睡懒觉,乾隆帝觉得这不合适,于是给了弘晓一个新的职务,让他在乾清宫担任头等侍卫,这样弘晓就不得不和乾隆帝一样,维持相同的作息时间。

其实,清朝宗室的管理制度相对来说,还算是比较好的。如果在雍正朝之前,那些没有任何职务的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甚至会被编入包衣籍。比如,康熙帝的第八子胤祀,因为曾被康熙帝剥夺所有职务和爵位,竟被编入了正白旗包衣。

具体的情况,我们下次再详细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他的治国智慧和对文化的推崇,让他的名字至今仍然广为人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原创 地... 大多数人对于恐龙的印象,往往来自现代的一些电影或电视节目。这些恐龙的形象,是基于考古学家通过对恐龙化...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留下了众多动人的故事。而...
原创 择... 提到诸葛亮出山,大家都会联想到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主要是因为它展现了...
原创 刘... 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布衣皇帝,一位是曾经在街头混迹的刘邦,另一位是出身贫寒、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的朱元璋...
原创 商... 《诗经·商颂·玄鸟》中提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段记载提到商朝的起源,讲述了玄鸟的降临...
原创 历... 袁天罡与李淳风,这两位名字在历史上常被与神秘、智慧以及未解之谜联系在一起。他们被传说能预测未来、洞察...
原创 和... 明清时期的比较,一直是互联网文史圈内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喜欢明朝的网友和喜爱清朝的网友,甚至有一些既...
原创 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决策都会在岁月的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今天,让我们回到南宋末年,探讨一个让后...
原创 刘... 吕后和刘邦之间,既有默契又充满紧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的死,正是这种微妙关系的结果。 我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