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秦国与楚国大战,三晋为什么会站在秦国一边?
创始人
2025-09-09 21:05:12
0

当张仪几次三番地耍弄楚国之后,楚怀王终于忍无可忍,决定向秦国宣战。这一决定在楚国内部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许多人认为楚国无法与秦国抗衡,贸然出兵无疑是自取其辱。

从历史背景来看,秦国和楚国的关系一向和睦,主要受到晋国和魏国的平衡影响。然而,到了楚怀王时期,晋国早已灭亡,魏国也是勉强维持其生存,秦楚之间的表面友好关系早已岌岌可危,实际上双方的地缘冲突早在这时就开始积压,随时可能爆发。所以,楚怀王决定顺势而为,这一决定从某种角度来看,也是情有可原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楚国想要对秦国造成实质性的威胁,运气的成分却占了很大一部分。秦国的两大经济重心——关中和成都地区的确在楚国的威胁范围内,但如果只有楚国单独发起进攻,秦国的防守还是相对容易的。因为秦国的防线设在上游,楚国想要攻入这两个重要区域,就必须逆流而上。

从楚国的角度看,最理想的情况是楚国逆流而上,趁机联合三晋猛攻函谷关,制造秦国的两线作战局面,迫使秦国陷入两难,从而决定战争的胜负。然而,战争爆发后,三晋并没有猛攻函谷关,反而倒向秦国,帮助秦国对付楚国。这一反转让楚国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最终在战场上惨败,楚怀王的计划也因此彻底破灭。

在战争结束后,楚怀王心情愈发郁结。他无法理解,为什么三晋不仅没有站在楚国一边,反而背弃了原本的盟约,助秦打击自己。站在上帝视角看,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三晋的做法。毕竟,在那个复杂的战国格局中,三晋各自有着自己的利益考量。战国的局势,类似于一场麻将局,楚国是上家,秦国是对家。无论是秦国胡牌,还是楚国胡牌,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三晋的选择在某种程度上并非完全错误,毕竟最终的利益最大化是他们的目标。

从利益的角度来看,三晋站在秦国一方,帮助其打击楚国,显然能够更直接地获取好处。楚国的边境线漫长,随时可以从任何地方进攻,且没有自然屏障阻挡,显然更容易被征服。而三晋与秦国结盟,不仅能分割楚国的利益,还能增强自身的力量,为未来可能的冲突做好准备。与其将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楚国身上,不如在与秦国的关系中谋取最大利益。

然而,尽管这一切都源自赤裸裸的利益计算,但言辞上必须委婉。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说法:齐国曾与楚国关系密切,但楚怀王因贪图张仪承诺的土地,突然与齐国断交。楚国变得反复无常,不值得信任。实际上,真正反复无常、背信弃义的恐怕是秦国。在那个时候,许多国家都在强迫自己忽视这一事实,天天向秦国俯首称臣,却不愿正视秦国的种种行径。

楚国和楚怀王最大的失误就是,他们失败了。后人站在高处,以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姿态,给出了各种评论和指责。而在秦国击败楚国之后,秦国巧妙地塑造了一个“无辜受害者”的形象。对于秦国来说,打压魏国的河西地区无非是“物归原主”;打击楚国只是为了防止楚国随时威胁关中和平原;而吞并蜀国,则是为了让蜀地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

秦国的这种行为,经过一系列的胜利,成功地塑造了其“正义”的形象。借此,秦国获得了所有其他国家的支持,他们为秦国提供了通往胜利的道路。总的来说,秦国统一天下是大势所趋,是所有国家的默契。因此,所谓的“成王败寇”和“谎言千遍即成真理”,不过是历史的诠释罢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3...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前,诚挚邀请您点击关注,这样您不仅能够方便地参与讨论与分享,还能获得更独特的阅读体验...
原创 东... 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汉宗室大臣,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作为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
原创 曹... 一、前言 东汉末年,时局动荡,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中原。在这片风云变幻的土地上,三位年轻英雄崭露头角,...
原创 山... 1941年12月7日的夜晚,位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旗舰“长门”号战列舰的作战室内,灯光明亮,空气中弥漫...
原创 你... 侍卫:清朝权力象征与特殊待遇 侍卫这一职位的名称或许听起来不够高贵,但在清朝,它代表着非凡的权力与待...
原创 奸... 前言 一位冤屈的灵魂,一位阴险的权臣,一场深深的悲伤,一段永不磨灭的预言。即便时光流逝,秦桧的名字...
原创 闹... 众所周知,中国的秦始皇兵马俑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世界第八大奇迹”,其价值与保护意义远超普通文物...
原创 1... 在清朝康熙年间,有一天,年遐龄带着年幼的儿子年羹尧在家门口玩耍。恰巧,一位挎着医药箱的走方郎中经过年...
原创 庞...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 卧龙指的是诸葛亮,毫无疑问,他是神机妙算的代名...
危地马拉确认此前发现玛雅城市遗...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墨西哥城5月29日电(记者吴昊 翟淑睿)危地马拉城消息:危地马拉文化与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