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时期,许多人物的名字都是单字,如刘备、张飞、赵云、关羽和马超等。由于当时使用单名的情况相当普遍,很多同名同姓的情况也随之而来。比如,东吴和蜀汉中各有一位名叫“马忠”的武将。东吴的马忠参与了襄樊之战,并成功俘虏了关羽父子,而蜀汉的马忠则长期驻守在南中,为稳定蜀国的后方提供了重要支持。
今天笔者要提到的羊衜也有同名的情况。历史上有两位名叫“羊衜”的人物,一位是曹魏的官员,他的女儿嫁给了司马师,另一位则是东吴的重臣,他预言了诸葛恪的败亡。
一、羊衜(魏国的羊衜)
羊衜(?—233年),出生于泰山南城(今属山东平邑)。他的父亲羊续曾担任南阳郡太守,以清廉著称,留下了“羊续悬鱼”的故事。羊衜的第一任妻子是孔氏,孔融的女儿,第二任妻子则是蔡氏,蔡邕的女儿。羊衜出身于泰山羊氏这一世家大族,因此与名门望族的联姻也显得理所当然。
羊衜与孔氏的结合育有一子,名叫羊发;与蔡氏生有三子一女,分别为羊承、羊徽瑜、羊祜。羊发和羊承两人同时生病,蔡氏认为难以同时照顾,于是专心照料羊发,结果羊发康复,而羊承却不幸去世。羊衜在羊祜年仅十二岁时去世,之后,羊衜的孩子由他的弟弟、曹魏太常羊耽抚养。
尽管羊衜个人的名声并不显赫,但他的几个孩子在三国历史中却扮演了重要角色。羊衜的长子羊发在曹魏担任了都督淮北护军的职务;羊衜的女儿羊徽瑜是司马师的继妻,并被尊称为景献皇后,但没有子嗣。司马师的侄子晋武帝追封蔡氏为济阳县君。羊衜的少子羊祜则是西晋的名将,封号南城侯,后晋升为征南大将军,追赠太傅。羊祜在镇守荆州期间,提出了灭吴的战略,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采纳,并成为晋灭吴之战的核心人物,最终在公元280年成功消灭了东吴,结束了三国的分裂局面。
二、羊衜(吴国的羊衜)
另一位羊衜来自荆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并立孙登为太子,羊衜作为太子的宾客,担任了太子中庶子的职务,因才思敏捷而受到孙登的重用。
孙权为了培养太子,特别挑选了许多才俊来辅佐孙登,其中包括诸葛恪、顾谭、谢景、范慎等人。但羊衜对这些人持不同看法,他曾私下批评:“诸葛恪才而疏,顾谭精而狠,谢景辩而浮,范慎深而狭。”这些负面的评价使得羊衜与诸葛恪等人疏远。然而,后来诸葛恪等人果然都遭遇了失败,这使得羊衜的预言得到了验证,也让吴国的朝臣更加佩服他的眼光。
在孙权治下,吴国的权臣全琮、朱据、郝普等人纷纷结交隐蕃,而羊衜却坚决拒绝与这些人交往。公元231年,隐蕃被揭发为魏国派往东吴的间谍,最终被处决。
此外,羊衜在东吴朝中亦有许多贡献。当时,吕壹借孙权宠信,操纵权力,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公。羊衜看到了李衡的才干,认为他有尚书剧曹郎之才,便推荐给孙权。李衡后来直言进谏,令孙权深感惭愧。公元236年,吕壹因罪被杀,而李衡也因羊衜的推荐得到了升职。
公元241年,孙登去世,孙权改立孙和为太子,然而孙权对鲁王孙霸的宠爱引发了二宫之争,东吴的政治局势日益动荡。羊衜曾上疏劝告孙权解决此问题,但未能成功。在这时,东吴的内部争斗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