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善长是明朝第一功臣,排在徐达之前,七十七岁却被朱元璋诛杀
创始人
2025-09-09 18:34:02
0

朱元璋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大将徐达和常遇春带领军队征战南北,立下了赫赫战功,特别是徐达,战绩卓著。然而,在朱元璋为“开国六公”封爵时,徐达只排在第二位,位居第一的却是李善长。

在整个明朝的将领中,几乎没有人能超过徐达的功绩,可为何李善长能排在徐达前面呢?这背后有其特殊原因。朱元璋亲自统兵征战,往往身在前线,而李善长则负责后方的粮草供应与后勤保障。在李善长的精心安排下,朱元璋的军队得到了充分的兵员与充足的粮草,使得战争得以顺利进行。因此,朱元璋将李善长比作汉朝的萧何,认为李善长在开国过程中的作用同样至关重要。正因如此,在封赏功臣时,李善长获得了更高的排名,而亲自征战的徐达则屈居第二。

朱元璋封李善长为韩国公,并赐予他一枚免死铁券,这意味着李善长可免死两次,而他的子孙也可享有免死一次的特权。此外,李善长还与朱元璋的皇室建立了亲戚关系,朱元璋将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嫁给了李善长的儿子李祺。身为开国元勋和皇亲国戚,李善长显赫一时,权势显然超群。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李善长的晚年,他的家族却遭遇了灭顶之灾。朱元璋以“谋反”之罪将李善长及其家族七十余口满门抄斩。此时,李善长已经七十七岁,早已退休多年。那时的李善长真的是谋反了吗?李善长一家的死,是否真的是冤枉的呢?

李善长的命运变化如此之大,从明朝的开国功臣到被视作叛贼处死,这其中的转折实在让人难以置信。即便拥有朱元璋亲自赐予的免死铁券,李善长的性命也未能得到保全。事实上,李善长的死与当时的宰相胡惟庸有关,而胡惟庸一案,牵连了许多人,波及范围极广。

李善长与胡惟庸同为家乡人,李善长曾力荐胡惟庸,让他从一个普通的知县一路升迁,最终成为左丞相,权势滔天。李善长与胡惟庸不仅有工作上的关系,还有姻亲纽带。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娶了胡惟庸的侄女。正因如此,胡惟庸与李善长有着密切的来往。

洪武十三年(1380年),胡惟庸因涉嫌“谋反”被朱元璋处决,许多人因此遭殃。五年后的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指控李存义父子与胡惟庸有密切关系,朱元璋虽未立即动手,但仍然对李家表示了不满。更为致命的是,李善长在此事发生时并未表现出对朱元璋的感激,未向皇帝致谢,这让朱元璋心中生出不满,心结日积月累,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到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已年迈的李善长又犯了一个大忌。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宏伟的府邸,而他竟然从信国公汤和那里借来三百名士兵充当工人,却没有事先向朱元璋报备。汤和因心生疑虑,将此事禀告了朱元璋,这让朱元璋非常愤怒,认为李善长擅自调动兵员,行为越权,疑心陡生。与此同时,李善长的亲戚丁斌被牵扯进了胡惟庸的案件中,李善长多次为其求情,这一行为再次激怒了朱元璋。

丁斌交代了李存义与胡惟庸往来的情况,朱元璋随即下令逮捕李存义父子,并开始审问。在审讯中,李存义父子供述了胡惟庸曾多次劝说李善长参与反叛,虽然李善长都拒绝了,但胡惟庸并未放弃,甚至亲自前去劝说。更糟糕的是,李善长知道胡惟庸的叛乱计划,却没有及时揭发,甚至隐瞒了胡惟庸与沙漠使者封绩的私通证据。

此时,李善长的奴仆卢仲谦等人也出来揭发,称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时常互赠礼物并密谈。朱元璋认为李善长知情不报,心怀异图,决定下令将李善长全家七十余口处死,尽管李善长曾拥有免死铁券,依旧未能逃脱此劫。

那么,李善长真的是谋反吗?如果他真的有意与胡惟庸共谋叛乱,他早已是权势滔天的开国功臣,哪有必要冒着巨大风险去造反?即便成功,李善长也不过是继续享受现有的荣耀,失败则意味着满门抄斩,他怎可能不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再者,李善长已年事已高,活不过多少年,何必再去冒险呢?

因此,李善长所谓的“谋反”其实并非真实的叛变。即使他知情不报,最多也只是失职而已。然而,胡惟庸的死让所有证词都成了死无对证的空话,李善长的冤屈无人能解。李善长一家惨遭血腥报复,真是极大的冤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康... 康熙帝是清朝的第四任皇帝,他的治国智慧和对文化的推崇,让他的名字至今仍然广为人知。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
原创 地... 大多数人对于恐龙的印象,往往来自现代的一些电影或电视节目。这些恐龙的形象,是基于考古学家通过对恐龙化...
原创 朱... 朱元璋,作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帝王,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与争议,留下了众多动人的故事。而...
原创 择... 提到诸葛亮出山,大家都会联想到三顾茅庐的故事。这个家喻户晓的传说之所以能流传千年,主要是因为它展现了...
原创 刘... 历史上有两位著名的布衣皇帝,一位是曾经在街头混迹的刘邦,另一位是出身贫寒、做过和尚、当过乞丐的朱元璋...
原创 商... 《诗经·商颂·玄鸟》中提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这段记载提到商朝的起源,讲述了玄鸟的降临...
原创 历... 袁天罡与李淳风,这两位名字在历史上常被与神秘、智慧以及未解之谜联系在一起。他们被传说能预测未来、洞察...
原创 和... 明清时期的比较,一直是互联网文史圈内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喜欢明朝的网友和喜爱清朝的网友,甚至有一些既...
原创 明...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决策都会在岁月的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今天,让我们回到南宋末年,探讨一个让后...
原创 刘... 吕后和刘邦之间,既有默契又充满紧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韩信的死,正是这种微妙关系的结果。 我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