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自建文元年(1399年)起,率领军队反叛建文帝朱允炆,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当时,建文帝依赖老将耿炳文进行北伐,并派遣李景隆继续出征,但由于建文帝缺乏足够的战略眼光和应变能力,导致自己的主力军不断遭受惨重损失。恰在此时,朱棣灵活运用多种军事策略,经过几场重要战役,成功消灭了建文帝军队的主力。最终,朱棣趁胜追击,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占了当时的帝都应天(今南京)。同年,他登基即位,成为明朝的第二任皇帝,史称明成祖。
因此,朱棣不仅是少数几位成功“造反”的藩王之一,且他的成功更显得独特。但历史上,成功“造反”的藩王并不止他一位,下面就来看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一、苻坚
苻坚(338年-385年10月16日),字永固,小字文玉,出生于略阳郡临渭县(今甘肃省秦安县),为氐族人。公元354年,苻雄去世后,苻坚继承父亲的东海王爵位,成为藩王。到了357年,苻坚与清河王苻法等人联合,发动政变,杀死了苻生,自立为大秦天王。苻坚即位后,励精图治,推动前秦的崛起,使其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然而,到了建元十九年(383年),苻坚亲自率军南征,却在淝水一战中大败,导致前秦的国势急剧衰退。此后,慕容垂等各族首领纷纷自立门户,前秦迅速解体。385年,苻坚被迫逃往五将山,最终被后秦将领吴忠俘获,最后死于姚苌的手中,享年四十八岁。
二、孝武帝刘骏
刘骏(430年9月19日-464年3月9日),字休龙,小字道民,生于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他最初封为武陵王,因不受宠爱,常年驻守外州。到了453年,刘骏的父亲太子刘劭被弑,刘骏起兵复仇,成功杀死刘劭,并夺取了皇位。刘骏即位后,进行了若干军事行动,最为著名的便是成功赢得了青州之战,重新夺回了失地。然而,由于他长期削弱宗室力量,导致了内部权力斗争的不断升级,最终动摇了刘宋王朝的根基。464年,刘骏在建康的玉烛殿去世,享年仅三十五岁。在他去世后,朝廷开始走向衰落。他的庙号为世祖,谥号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三、宋明帝刘彧
刘彧(439年12月9日~472年5月10日),字休炳,小字荣期,出生于徐州彭城郡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生母早逝,后来由孝武帝之母路太后抚养长大。刘彧最初被封为淮阳王,后来改封湘东王。465年,他发动政变,成功杀害皇帝刘子业,登基为帝。刘彧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改革。然而,他在位期间,频繁屠杀宗室和功臣,导致朝政混乱、国家不稳,最终使得寒门武将萧道成崛起,并逐渐控制了朝廷。刘彧于472年去世,时年三十四岁,享年并不长。在他的统治下,刘宋王朝开始进入衰败期。
四、李从珂
李从珂(885年2月11日-937年1月11日),本姓王,小字二十三,出生于镇州平山县(今河北省平山县)。他早年随李嗣源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在后唐灭后梁之战中,他更是屡次表现出色。931年,他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西京留守,之后晋升为检校太尉和凤翔节度使,并被封为潞王。然而,在934年,李从珂以藩王的身份废黜了唐闵帝李从厚,并自立为帝,年号清泰。李从珂上任后,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深得民心。然而,清泰三年(936年),他未能抵抗住石敬瑭与契丹的联合进攻,最终在洛阳自杀,终年五十二岁。李从珂的死亡也标志着后唐的灭亡,成为历史上又一位“造反”成功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