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妲己古尸还原图,她并非祸国殃民,原来一切另有原因
创始人
2025-09-09 17:32:12
0

她是神话中著名的狐妖,红颜祸水的象征,几千年来被历史钉在了耻辱柱上,但这真的是事实吗?

历史不过是由胜利者精心编织的故事,翻开史册,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神话还是正史,这位名叫“苏妲己”的女子,都被描绘成了恶毒的妖魔,而我们记住的,只有她倾国倾城的美貌。如今,关于妲己古尸的样貌已经通过现代技术得以复原。

她真的是祸国殃民的吗?帝辛又是否真是那个为了美色而沉迷的暴君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苏妲己。

在神话传说中,帝辛因在女娲庙中出言不逊,调戏女娲,激起了女娲的不满,于是以“封神榜”为背景,召集各方势力反叛帝辛,同时,派遣苏妲己去迷惑纣王,暗中与反叛势力合作,进攻朝歌。

选择苏妲己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是一位美丽的女子。虽然人们一直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构建她的容貌,但现在,某些专家通过科技手段成功复原了她的面容。

复原图中的苏妲己,拥有一张巴掌大的小脸,水汪汪的眼睛充满了诱人的神情,仿佛能瞬间勾住人的心。一张樱桃般的嘴唇微微上扬,似乎随时能听到她那轻柔的嗓音,皮肤如凝脂般光滑,简直无可挑剔。难怪商纣王会对她深陷其中。

但这也让人不禁思考,同样是为了推翻商朝,苏妲己成为了纣王势力中的“毒药”,而姜子牙、杨戬等周王的反叛势力,正是借着妲己在商朝内外制造的混乱,才有了翻盘的机会。如果没有这种内部分裂,周文王能够打败商朝的强大力量吗?

同是推翻商朝的敌人,谁又比谁更高尚?为什么姜子牙一派被认为是“替天行道”,而妲己却被视作祸国殃民?不过,她不过是一个被利用的工具罢了。她没有强大的背景,只能被用完后被抛弃,甚至最终连“封神”都未曾得到。

苏妲己当然心有不甘,最后甚至向女娲询问,自己完成了任务,为什么却被遗弃?然而,女娲的回答冷漠而简短:“商朝的灭亡是它注定的命运。”意思是,商朝的灭亡与你无关,你的罪行与其自毁有直接关系,别再试图拉我下水。

当然,女娲也曾强调过此次任务的原则——“不可残害众生”,但如何在不伤害众生的前提下推翻商朝的统治呢?这个任务本身就存在矛盾。

问题来了:当领导要求你按照某种原则执行任务时,到底是原则更重要,还是任务的最终结果更重要?如果任务没有完成,你试试看?

从苏妲己接受女娲任务的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然而,苏妲己不仅仅是女娲的工具,纣王真的是被她迷住了吗?

帝辛,原名帝辛,史书记载他聪明过人,天生神力,能举鼎。这么一位智力和体力都堪称完美的帝王,真的会因为女人的挑唆而做出杀害自己叔叔的事吗?这一点显然难以自圆其说。

更何况,即便纣王真的听信女人的话,他也不可能听从苏妲己的。苏妲己出身于敌对势力,她是有苏部落首领的女儿。帝辛当初攻打有苏部落时,为了换取和平,只得将妲己献给他作为和解条件。也就是说,苏妲己出自敌对势力,纣王怎么可能听信她的话,去残害自己阵营的忠臣呢?

那么,帝辛为何背负起昏庸的骂名呢?其实,帝辛是一个极具才能的帝王!有才能的人,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气高。一个有远见的帝王,总想要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突破旧有的枷锁。

我们发现,帝辛并不会轻易斩杀无名之辈,他打击的正是代表旧势力的力量,从中下层提拔了许多新人,任用了许多忠诚且有才的士人,如费仲等,在牧野之战中与周王展开了激烈的对抗。

在帝辛统治期间,他不断扩展领土,平定边疆,将中原文化推向了更广阔的区域,这对后来的华夏版图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借此削弱贵族势力,打击贵族的反叛,改变了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至于他所说的“肉林酒池”,在那个时代,食品保存技术不完善,不将肉类挂起风干保存,又该如何储存呢?酒也同样如此,当时的酿酒技术连啤酒的度数都达不到,围绕酒池举杯畅饮,也不难理解。

然而,所有的非议都源于他的改革,尤其是那些触动传统贵族利益的改革。

贵族们自然不敢明言,毕竟这些奴隶主本身就不干净,于是,他们将一切指责都推给了苏妲己。

纣王真的爱苏妲己吗?是的,他是爱的。若他真心为了自己的事业,他本可以像历史中的许多帝王一样,在国家危难之时,把一切罪责推给苏妲己,甚至像杨贵妃那样牺牲她,保全自己。但他没有这么做。

正如苏妲己默默承受所有诋毁,支持纣王实现他的梦想。而那些有野心的人,嗅到了权力的机会,悄然策划了叛乱。

周文王姬昌的父亲季历,在帝辛持续对外征战时,其部落逐渐壮大,吞并商朝的势力逐步增强。帝辛察觉到威胁,将季历软禁在朝歌,以压制叛乱,但这依旧没能阻止叛乱的爆发。

当季历被杀,姬昌继位,举起了反商的大旗,直逼朝歌。

而此时,帝辛的军队还在为扩张领土而远征,未能及时回防。旧势力的反叛者纷纷投向姬昌一方,最终,姬昌取得了胜利。

历史已经过去千年,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妖魔化只是胜利者的产物,胜者将过去的一切抹去,并扣上一个个标签。

姬昌列出了帝辛的四大罪状:听信妇言、不任用亲人、任用逃犯、不认真祭祀。今天看来,这些指控显然是荒谬可笑的。

但在任何历史时期,那些未能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改革,必定会遭遇传统势力的猛烈反扑。不论是帝辛还是苏妲己,都是时代的牺牲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沙的“人挤人”,有啥来头? 长沙司门口的地名源于明朝,此后该处一直是市内繁华核心之地。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我的父辈从北京中央国...
国宝级珍品亮相成都 在这场展览...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摄影报道 风格瑰丽奇特的“神面纹”,似乎在诉说着古老历史的密语;镌刻着铭文的青...
原创 朱... 朱元璋为孙子留下了一位英勇的大将,这位将领本可以有效对抗朱棣,但朱允炆却选择将其弃用。这一历史事件引...
原创 贝... “北海”这个名称在历史文献中屡见不鲜,许多人熟知的汉代“苏武牧羊”的传奇故事便是在此地发生的。如今,...
原创 庞... 前言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命运如歌,悲欢总有沉浮。” 庞涓与孙膑,一对曾同门共学的师兄...
原创 8... “如果不劳而获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社会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这句话出自日本学者野口悠纪雄之笔。在...
原创 为... 前言 在中国悠久的封建历史中,皇位的传承问题一直牵动着整个朝代的命运。作为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君王需要...
原创 5... 大宋朝,在历史的洪流中,经历了起伏跌宕的319年。从北宋的9位皇帝到南宋的9位帝王,每一位都有着鲜明...
原创 思... 虽然如同帝国的太阳,但秦始皇仍无法避免被凝视。 刘邦到咸阳,见到秦始皇出行的排场,感叹道:“大丈夫当...
原创 今... “今朝有酒今朝醉”,出自唐代诗人罗隐笔下,短短七个字,将一种及时行乐的洒脱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了众人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