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汉(951年~979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也是十国中最短命的政权。其都城设在晋阳(即今山西省太原市),疆域涵盖十二个州,地理位置大致位于今日山西省中北部。北汉曾经依赖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但最终还是被北宋所灭。北汉历经四位帝王,存在时间仅为28年,展现出一个短暂的割据政权。那么,这四位帝王的结局究竟如何呢?
一、刘崇
刘崇(895年-954年),本名刘旻,来自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他是北汉的开国皇帝,后汉高祖刘知远的弟弟。得益于刘知远的扶持,刘崇迅速升任河东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汉建立后,他又升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负责镇守河东地区。乾祐四年(951年),郭威灭后汉并建立后周,刘崇紧接着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北汉,并继续使用后汉的乾祐年号。然而,北汉的土地仅限于十二州,国力较弱。北汉与后汉的关系可以类比蜀汉与东汉,刘崇并非自立为帝,而是继承后汉基业,依靠辽国的援助。实际上,北汉与辽朝的关系犹如叔侄,刘崇自称侄皇帝,尊辽帝为叔。依托辽国的支持,刘崇曾多次与后周交战,但北汉屡屡败北。乾祐七年(954年),刘崇联合辽军南下攻打后周,但在高平之战中被柴荣击败。刘崇虽然艰难逃回太原,却被柴荣的军队围困在城中长达两个月。最终,北汉国力大损,再也没有能力向南扩张。刘崇因忧愤过度而病逝,享年六十岁,庙号世祖。
二、刘钧
刘钧(926年-968年),北汉第二任皇帝,年号睿宗。刘钧是刘崇的次子,继位时年仅二十八岁。由于父亲刘崇的去世,辽国将刘钧册封为皇帝,刘钧于乾祐七年(954年)继位。在位期间,刘钧致力于治理国家,勤政爱民,注重礼贤下士,尤其礼遇士大夫,他任命了能臣郭无为为相,并采取较为保守的政策,减少了对外的南侵行动,因此北汉境内相对安定。然而,刘钧并不像父亲那样过于依赖辽朝,导致后期辽国的援助逐渐减少。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三岁,庙号睿宗。刘钧的外甥兼养子刘继恩继位。
三、刘继恩
刘继恩(935年-968年),刘钧的养子及外甥,父亲是薛钊,母亲是刘崇的女儿。薛钊去世后,年幼的刘继恩被过继给刘钧抚养。刘继恩身材魁梧,面貌威武,但生性懦弱,对养父刘钧非常孝顺。因其能力较弱,刘钧经常对宰相郭无为抱怨刘继恩不具备治国才能,这为其最终的悲剧埋下伏笔。天会十二年(968年),刘钧病逝后,刘继恩在得到辽国的许可后正式即位。继位后,刘继恩开始疏远权臣郭无为,将其调任为守司空,以削弱其权力。此举使得刘继恩与郭无为的关系彻底恶化。天会十二年(968年)九月,刘继恩举行宴会后在勤政阁休息,随即被侯霸荣带领的数十名士兵闯入阁中杀害。此事件背后正是郭无为的阴谋。郭无为闻讯赶到,立刻率兵杀死了侯霸荣及其同党,并迎立刘继恩之弟刘继元继位。
四、刘继元
刘继元(?-992年),北汉的末代皇帝,外号英武帝,是刘崇的外孙,刘钧的外甥及养子,也是刘继恩的同母异父弟。刘继元在刘继恩即位时担任太原尹。北汉天会十二年(968年),刘继恩被侯霸荣刺杀后,刘继元被司空郭无为迎立为皇帝。继位后,刘继元试图缓和与辽朝的紧张关系,但他性格残忍嗜杀,屠戮宗室,任意杀害大臣,导致北汉的内政逐渐崩溃。天会十三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亲自征伐北汉,尽管宋军在初期未能攻下北汉,但北汉因收取宋军遗弃的辎重,略微恢复了元气。然而,北宋并未放弃攻势,广运六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征北汉,并且击退了辽国的援军。最终,刘继元在形势岌岌可危时投降北宋,标志着北汉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