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自1636年建立,直到1912年宣告结束,历时276年,共有12位皇帝坐镇。在这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历史中,大清王朝经历了不复存在的辉煌及日渐衰弱的周期。清朝不仅塑造了中国的领土格局,使之成为庞大的人口国家,到了清末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接近4亿,而在清朝建立初期,人口不足1亿。当最后一位皇帝宣布退位,国库被打开时,令人震惊的景象展现在眼前:广大的国库中,经过一番寻找,却仅仅找到10银元!如此窘境,倒也算不得冤屈。
国库的资金可谓是国家的命脉,掩藏着一个王朝的繁华与衰败。那么,历经两百多年的封建积累,这些财富究竟流向何方?面对如此巨大的庞大人口,税收自然也是可观的,财富绝不会凭空消失。特别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下,清朝不得不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公平的条约,割地赔款,导致大量财富的流失。早在1960年,英法联军还曾侵入圆明园,掠走了园中无数的珍宝,能够搬走的都被带走,而无法搬走的则被焚毁,晚清所拥有的财富可见一斑。
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依靠西方列强支持的日本迅速攻城掠地,而清朝的武器相对落后,实力明显不足。短短的时间内,号称亚洲最强的北洋水师便惨遭全军覆没,饱受损失。虽然败仗已经损失惨重,清政府还不得不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巨额的白银被日本用轮船运往海外。此次惨败激起了列强对中国财富的觊觎,开始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900年,八国联军发起侵华战争,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慈禧太后第一时间就逃避了战斗,清军几乎没能反击就宣告投降。最终,清政府与包括11个列强在内的各方签署了屈辱的《辛丑条约》,再次以沉重的代价割地赔款,这次的赔偿高达4.5亿两白银本金,加上利息总额几乎达到9.8亿两!这些经过代代积累的财富,就这样被外来势力无情掠夺。
在古代,皇帝和皇后去世后,常常会有大量的财富随之陪葬,何况是在世界历史上那谦卑和奢侈并存的慈禧太后,她去世后也带走了许多珍贵的金银财宝,与她一同安息在她的陵墓之中。结合这些考虑,金山银山也难以弥补清朝此时沉重的债务和慈禧的奢华挥霍。
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对光绪帝有着极强的操控欲,她成为这一时期事实上的统治者。由于国力的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使得清政府屡屡屈服,签署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划分土地,赔偿金银。这样一来,本应丰厚的国库,竟被慈禧及其幕后的官员们压榨得所剩无几,晚清国库中只剩下10银元,亦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