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作为一种熟悉的物品,即使在今天,仍然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即使如今大多数家庭依靠电力照明,蜡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生日时,蛋糕上总是插上一根蜡烛来许愿。而在许多地方,婚礼上点燃红烛的传统也被延续了下来,象征着新婚的喜庆与祝福。那么,为什么在古代,蜡烛却是一种珍贵的物品呢?在今天,我们看到蜡烛便宜易得,但在古代,它却是昂贵且稀缺的奢侈品,甚至皇帝赐予臣子的蜡烛也是一种显赫的荣誉。
一、蜡烛在古代的珍贵性
1. 宋代蜡烛的珍贵性
在宋朝,蜡烛是一种昂贵的物品,尤其是在皇帝赐蜡烛给大臣时,通常都被视为一种特殊的礼遇。在宋代,油灯和蜡烛是古人常用的照明工具。然而,普通百姓往往无法负担蜡烛,只能依靠简陋的油灯。蜡烛主要由上层社会,特别是王公贵族所使用。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蜡烛逐渐进入民间,但即便如此,只有富商大贾才有资格使用,普通百姓依旧无法负担。
《金瓶梅》这部小说中曾提到,李瓶儿为了变卖一些藏匿的珍贵物品来换取银子,其中包括了二百斤的白蜡。即便是在明朝,蜡烛依然是非常昂贵的物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金瓶梅》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宋代,作者所描写的却是明朝的情景,说明在那个时代,蜡烛仍然非常贵重。
北宋名臣寇准爱在晚上使用蜡烛,欧阳修知道后曾劝他,认为这种奢侈的做法不合时宜。毕竟,在那个时期,许多百姓仍然过着困苦的生活,欧阳修认为寇准用蜡烛照明太过奢华。然而,寇准并没有听从建议,反而在家中点燃了更多的蜡烛,令家中光亮如昼,令人艳羡。即使欧阳修看到这些蜡烛堆积成山,气愤至极,却无可奈何。
这件事表明,蜡烛在北宋时期是奢侈品,甚至宰相如寇准也因频繁使用蜡烛而受到警告。蜡烛在那个时代代表着身份、财富和地位,因此,能够赐予蜡烛是一种极高的荣誉和尊重。
2. 蜡烛作为宋代的赏赐
在宋代,皇帝通过赐蜡烛的方式来表示对臣子的重视。皇帝常在节令时,特别是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向宗室或功臣赐蜡烛作为礼物。宋哲宗时期,太皇太后因未能观赏花灯,皇帝便赐予她灯烛以表关怀。而冬至、寒食等节日,皇帝也会赠送蜡烛以示尊崇。宋朝皇帝也会通过赐蜡烛来祝福婚姻和丧事。例如,亲王娶亲时,皇帝会赐上百支五色蜡烛作为礼物;皇帝也会赐蜡烛给去世的臣子,以表示悼念。
此外,皇帝还会根据臣子的功绩和贡献赐蜡烛。北宋末年,为了表彰李纲对抗金军的忠诚,皇帝特意赐予他许多物品,其中便包括蜡烛。
二、赐烛彰显皇帝的爱才之心
1. 赐蜡烛作为重视人才的象征
在北宋,赐蜡烛的仪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将蜡烛赠送给臣子,另一种则是通过“赐烛归院”的方式。在这种仪式中,臣子与皇帝交谈后,宫廷内侍会拿着蜡烛将臣子送回府上。这个仪式极具仪式感和荣誉感,能够享受这种待遇的臣子无疑是非常受重视的。
北宋以文人出众著称,皇帝们也都非常重视文化和学术,常常与文人们长谈。若某个臣子能够与皇帝秉烛长谈,便是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和重视。正因如此,许多文人都以能与皇帝长谈为荣。
2. 赐烛归院是臣子的荣耀
在宋太宗时期,有一次他前往玉堂(学士院)时,发现学士苏易简已入睡,宫女便用蜡烛为他点亮。此事成为文人之间的佳话,彰显了皇帝对苏易简的尊重与关怀。同样,宋真宗也经常在深夜召见臣子,谈话结束后,会让宫女手持金莲花烛送他们回去。这种“赐烛归院”的举动,不仅代表了皇帝的尊重,也是对臣子们深夜奉命召见的奖励和肯定。
这种礼遇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仪式,更是对臣子的爱才与重视。宋代的皇宫对火烛的管理非常严格,赐烛归院也体现了皇帝对臣子的体恤与关怀。
三、宋代的赐烛故事
1. 苏东坡的荣宠
宋代的皇帝尤其喜爱与文学才子深夜畅谈,其中不少臣子如苏东坡享受了赐烛归院的殊荣。虽然苏东坡一度遭遇贬谪,但最终成为翰林学士,受到了宋哲宗的青睐。有一次,宋哲宗和太皇太后希望见见苏东坡,谈话结束后,宋哲宗特意派遣内侍持金莲花烛送他回家。这一荣宠令苏东坡深感受宠若惊,感激涕零。
2. 宋神宗的劝勉
宋神宗在位时,曾有一位大臣张方平因家人患病而拒绝接受参知政事的职位。宋神宗深知这个职位对张方平的重要性,于是召见他并劝导他,最终赐烛归院,以表达自己的关怀与劝勉。张方平最终也被说服接受了这个职位。
在宋朝,蜡烛作为珍贵的物品,是皇帝表达对臣子的重视和关怀的象征。无论是通过赐烛还是赐烛归院的仪式,都是对臣子的最高礼遇,也彰显了皇帝对人才的珍视和赏识。
这些故事不仅反映了宋朝对蜡烛的珍视,还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风尚与礼仪,成为了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