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在回忆录中讲述了两个极为感人且意义深远的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普通百姓在抗战中的巨大牺牲与支持,也凸显了共产党与人民之间相互依存的深厚情感。
其中一个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日寇展开了大规模的扫荡,四处搜捕八路军和地方干部。尤其针对共产党的女干部,日军特别制定了一个识别办法——他们认为女干部普遍都剪短发,而普通的农村妇女则多以发髻示人。这个办法很快在扫荡中生效,但也极具威胁,因为要避免被抓,女干部们需要保留长发,而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正当局面十分严峻之时,广大妇女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她们主动剪去自己的长发,装扮成女干部的模样,以此来混淆日寇的视线。这样一来,敌人很难再通过发型来辨认出女干部,从而使得许多女干部避免了被抓的命运。然而,这种做法也充满了风险,许多普通妇女因此遭遇了日寇的抓捕和残酷审问,甚至丧命。但即便如此,妇女们没有退缩,几乎所有人都加入了剪发的行动,她们的牺牲保护了许多无辜的生命。这种行为并非迫于任何外力,而是出自内心的支持和对共产党的坚定信念。在当时的艰苦背景下,大家彼此间的付出与支持,显现了共产党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同一时期的胶东地区。日军在大扫荡中围困了山东胶东马石山的两千多名群众。面对敌人强大的兵力和装备,当时胶东军区第5旅13团7连2排6班的10名战士义无反顾地决定留下来解救被困的群众。尽管他们与日军的兵力差距悬殊,装备也远不及敌人,但这些战士依然选择了冲锋。班长王殿元将队伍分成三组,一组吸引敌人注意,另外两组则带领群众通过突围口撤离。
在这次行动中,战士们与群众中的共产党党员紧密合作,成功带领众人从围困中突围。然而,敌人很快发现了他们的行动,激烈的战斗随即爆发。在巨大的兵力差距下,7名战士先后牺牲,剩下的3人也用尽了所有弹药,只剩下最后一颗手榴弹。面对日军的逼近,这三名战士毫不犹豫地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这个壮烈的行动成为了山东抗战历史中的传奇,和“狼牙山五壮士”一起,成为了八路军英勇抵抗日寇、保卫群众的象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另一个故事中的情感:支持与牺牲并非单向的,而是相互依存的。群众愿意支持八路军,正是因为八路军也在用生命保护他们。无论是八路军、红军还是解放军,在抗战及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中,正是这种相互的支持和牺牲,成就了新中国的胜利。
许世友在回忆录中还提到了一项数据,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相互支持的重要性。抗战胜利后,中央军委决定从胶东军区调集10个团的主力部队前往东北战场,这样一来,胶东军区只剩下1个团的主力。面对即将到来的解放战争,许世友并没有感到恐慌,而是发布了征兵动员令,呼吁青年们踊跃参军,为保卫胜利果实而奋斗。仅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胶东军区就超额完成了征兵任务,共吸纳了超过三万名优秀青年,若不是名额有限,这个数字还会更高!这份来自民众的支持,不仅仅是数字上的胜利,更是一种深深的民心所向。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战争中的每一份牺牲、每一次支持背后,都是人民和军队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正是这种纽带,让我们在困境中依然能看到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