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历史上,许多名将和英雄的事迹传颂千古,家喻户晓,但有一位人物却常常被忽视,他就是马全。马全或许不像其他名将那样光彩照人,但他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凭借强大的实力无视大清的律法,甚至能够让皇帝闭口不言。那么,马全究竟是怎样一个人物呢?今天我们就来为您揭秘这位实力派人物的故事。
在《清史稿》中,马全似乎并未受到特别的关注,但他的传奇一生却值得我们一提。马全本名马瑔,生于1732年,来自山西曲阳县。马家世代以武术著称,因此马全从小便在这样浓厚的武术氛围中成长,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武艺。到了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马全参加了武科举考试,一举夺魁,荣登武进士之位,并被任命为二等侍卫。这对于马家的荣光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荣耀。从那时起,马全的人生如同坐上了过山车,跌宕起伏,充满了挑战和机遇,他的事迹也成为了我们今天值得学习的榜样。
马全在被任命为二等侍卫后,被派往福建担任抚标右营的游击将军。然而,由于与同僚发生争执,马全在一次冲突中与其动起了手,甚至将对方打入护城河。幸好,提督及时赶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一事件暴露出马全非凡的武艺,但也因此惹怒了上级,被总督罢免了官职。最终,马全只能灰心丧气地返回家乡山西曲阳,面对家人时,他内心充满了羞愧与不安。
然而,马全并没有因此消沉。两年后,他决定再度东山再起。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踏上了前往京城的路。凭借着朋友的帮助,马全获得了京营教习的职位,负责训练士兵的武艺,也展现了他不凡的军事才能。次年,马全决定重新参加科举,尽管他已经被罢免,按照清朝律法并不能参与考试,但马全并不畏惧,反而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他改名为马全,将户籍变更为大兴县人,这样他便顺利通过了身份审核,获得了再次参加科举的资格。1759年,马全再次成功中举,虽然他伪造身份的事引起了风波,但主考官却非常赏识他,力保其顺利过关。马全不惧法律的制约,直言只要能考中,违反律法也无妨。这种敢于挑战权威的气魄,正是他实力的体现。毕竟,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又怎敢如此藐视清朝的律法呢?
在接下来的科举中,马全一路过关斩将,最终在乾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中脱颖而出。乾隆皇帝此时认出了他,询问他是否就是曾因打斗被罢官的马瑔。面对皇帝的质问,马全毫不隐瞒,诚实地讲述了事情的经过。乾隆皇帝听后,对马全的非凡能力表示赞赏,也没有追究他违反律法的行为,反而将他任命为头等侍卫。这一切都说明,马全不仅仅是依靠运气,更是凭借真才实学,得到了乾隆皇帝的高度肯定。
马全的仕途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他的军事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从江西南昌镇总兵到江苏苏松镇总兵,再到江南提督、甘肃提督和四川提督,他一路高升,并被赏赐孔雀翎和黑狐褂等荣誉,身居高位。然而,这一切的荣耀并不是一时的幸运,而是马全凭借自己扎实的实力争取而来的。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马全刚刚上任四川提督不久,便接到朝廷命令,参与征讨金川,稳定边疆。在这次战役中,尽管马全已经有了许多得力的将领辅佐,但他依然选择亲自带队,不仅为了回报朝廷的信任,也为了展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虽然马全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胜利,但不幸的是,他最终在一次陷入敌人围攻时战死沙场。几日后,马全阵亡的消息传至京城,乾隆皇帝深感痛惜,特赐谥号“壮节”,并授予云骑尉。
马全的一生,充满了跌宕起伏的奋斗与挑战。他虽然未必能与一些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相比,但他的坚持与勇气,却为我们树立了一个真实的实力榜样。正如他所展示的,真正的实力,不仅仅在于胜利时的光辉,更在于面对挫折时,依旧敢于站起来,继续前行。
参考资料:
《清史稿》 作者:赵尔巽,出版社: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