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军为啥学不会游击战?叶剑英和汤恩伯吵了一架后,知道原因了
创始人
2025-09-04 09:33:35
0

1938年末,叶剑英接到了一个出乎意料的任务:向国民党军传授游击战术。这个任务让他感到非常意外。自从1927年秋收起义以来,游击战术一直是我军抵御国民党军的重要秘密,始终未向外界透露过。当时,无论是江西的战斗,还是之后的长征,直到进入陕北,国民党军始终未能掌握我军游击战的真正奥秘。为何此时反而要将这一秘密传授给他们呢?蒋介石在抗日的同时,始终对中共抱有警惕,甚至在一些地区与我方制造摩擦。胡宗南的部队在陕西驻扎时,大部分兵力并非用于抗日,而是专门监视我方的陕甘宁边区。这种行为让我军对蒋介石的敌对态度感到深深的痛心和愤怒。我们一直坚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忍让蒋介石,已经是出于民族大义,为什么反而要把游击战的秘诀泄露给他们呢?如果胡宗南学会了这些战术,万一反过来进攻陕甘宁边区,那该怎么办?带着这些疑虑,叶剑英决定去找周恩来了解中央的真正意图。

令他更加困惑的是,经过与周恩来的对话,他不仅没有得到答案,反而陷入了更大的迷茫。

一、奇怪的任务

叶剑英对于传授游击战有着强烈的内心抗拒。1937年8月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蒋介石曾邀请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前往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商讨全国统一抗战的大计。当时国共合作尚不稳定,毛泽东亲自前往南京,意味着如果蒋介石翻脸,毛泽东将面临被扣留的危险。叶剑英对此非常清楚,因此他建议毛泽东留在延安,而由自己陪同周恩来和朱德前往南京。这个建议得到了中共中央的同意。

当叶剑英一行抵达南京时,他便感觉到国民党高级将领对他们的戒备与敌意。周恩来在黄埔军校时与不少国民党将领有过交情,而朱德曾在滇军中担任高级职务,也与许多国军将领保持着较好的关系。叶剑英在黄埔担任过教官,同样与国民党将领有过交往。然而,十多年未见后,红军的神秘感在这些国军将领心中愈发浓重。特别是自从长征后,红军在极为困境的情况下依然能够存活下来,这种反常的情况让国民党军感到极大的疑惑。

尽管这种好奇和神秘感充满敌意,但却并非单纯出于学术兴趣。国民党将领清楚,游击战的奥秘一旦被掌握,便意味着消灭中共的机会。因此,任何理智清醒的人都知道,绝不能将游击战的秘密泄露给国民党。然而,这一任务,叶剑英却无可回避地接到了。

他无法理解,为何要传授我军的战略核心秘密。为了弄清楚这一点,他特意向周恩来请教。

周恩来告诉他,原来这一任务并非蒋介石主动提出,而是中共中央主动提议的。因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连连失利,徐州、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相继沦陷。面对这种局面,我党从国家全局出发,认为单靠正面战场无法抵挡日军的进攻,因此主动提出建议,向国民党提供游击战的支持。国民党起初并不重视,认为朱毛红军的游击战并不会在抗日战场上起到什么实质性作用。直到国军在几次大会战失利后,八路军在敌后逐渐扩展,蒋介石才开始转变态度,最终同意我党向国民党传授游击战术。

在这样的背景下,叶剑英才接受了这个任务。1939年2月,游击干部培训班正式成立,叶剑英作为八路军参谋长,带领30多名干部前往湖南衡山,开始对国民党军进行游击战术的培训。然而,叶剑英心中充满了不安。

他深知,游击战并没有标准化的教材,所有的经验都必须结合实际战例进行讲解。而这些经验,主要来源于我军反“围剿”、长征以及在陕甘宁、川陕等根据地的战争实践。问题在于,如何传授这些经验,又如何平衡内容的深度,既能保密,又不失帮助?他意识到,如果过于详尽地传授,国军就能从中掌握我军的战略核心,这无疑会对我方产生极大的威胁。若是讲得简单些,反而可能违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困惑重重的叶剑英,决定听从中央指示,尽力而为。

此时,周恩来收到了毛泽东亲自起草的一封电报。电报中明确指示,无论如何,都要把游击战的经验传授给国民党,不必担心国军会学会游击战的精髓。民族危亡关头,必须把大局放在首位。无论如何,抗战才是最重要的。

叶剑英看到这封电报,虽然感到震惊,但也明白了中央的态度。他决定放下个人的顾虑,坚定地按照指示执行。于是,他开始在培训中全力以赴。

二、国军军官不吃这一套

叶剑英在培训中渐渐发现,原本自己担心的问题其实并不算什么困难。由于游击干部培训班是我党主动提出的,因此国民党在培训课程设置时,参考了我方的建议。游击战的训练内容,军事部分占55%,政治教育部分占45%。军事部分主要讲解游击战的战略、战术、爆破等技术,政治教育则侧重于民众动员和游击战中的政治工作。

这样的设置显然与国民党军官的预期大相径庭,他们无法理解为何会有如此重的政治教育。许多国军干部对此感到不解,认为学习游击战术应该以军事为主,而不是过多涉及政治工作。对于国军将领来说,这种做法简直是离经叛道。毕竟,黄埔军校的教育以军事知识为主,政治教育几乎没有比重。

然而,叶剑英深知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早在江西时期,毛泽东便创建了红军大学,政治教育一直占据核心地位。政治工作在我军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动员人民群众,还是开展土地革命,还是组织基层政权,政治工作始终是我党抗争中的核心力量。

在培训过程中,叶剑英特别强调了毛泽东的“十六字诀”,并通过具体案例讲解游击战的精髓。然而,国军军官们往往对政治工作嗤之以鼻,始终未能理解其中的真正意义。每当讲解如何发动群众,如何团结民众时,许多国军军官表现出明显的不耐烦,甚至认为这是不可行的理论。

尽管叶剑英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尽量以延安抗大的教学模式,实施民主平等的管理方式,试图通过与学员平等交流来达成教学效果,但国军军官们的反应却并不理想。在他们心中,国军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传统,军事训练中充斥着官僚主义和传统的强者文化,这使得他们对叶剑英提出的平等理念感到极大的排斥。

三、叶剑英发觉国军阴谋

叶剑英在教导国民党军游击战时,逐渐意识到蒋介石的真实意图并非单纯求学。虽然表面上同意中共派出教官,但其实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敌意。汤恩伯作为教育长,负责监督整个培训过程,他在背后对叶剑英设下种种障碍,力图破坏这一合作。他不仅明令禁止国军军官与中共教官接触,还在公开场合频繁发表针对中共的言辞,显现出浓重的敌视。

叶剑英在教学中尝试让国军干部深入民众,了解如何与百姓打交道,进行群众工作,但汤恩伯暗中指示学员要警惕中共的“伎俩”,以便日后能够应对。我军深知,民众工作的重要性远胜于单纯的军事作战,但这种理念显然难以打破国军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观念。

叶剑英不止一次在培训班内公开反驳汤恩伯,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东北八旗驻防是清代八旗驻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直隶及关内的驻防城市,东北地区的驻防城设立和建设...
成为企业的“栖凤良枝”,德化这... 如何成为众多陶瓷企业的“栖凤良枝”,实现山区经济突围赶超,是泉州市德化县自开展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以来...
原创 明... 我们都知道,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朝代。最终,明朝被满洲人推翻,标志着清朝的统治开始。...
家世、情缘与学术:说不尽的陈寅... “说不尽的陈寅恪”,几乎要成为文史学界的口号;“劝君莫谈陈寅恪”,则是学者在早年“陈寅恪热”中的提醒...
武契奇:很快将对中国进行国事访... 据环球网援引塞尔维亚“Telegraf.rs”网站等媒体报道,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4日在访华期间对记者...
从普通人经历中发现历史,王笛解... 任何叙事都暗含着某种与真实的关系。自古以来,各种各样的叙事便交织在一起,彼此杂糅,互相指斥,矛盾相向...
三星堆器物坑这样形成 三星堆器物坑这样形成 赵 昊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13日第 17 版) 三星堆器物坑...
匹夫之捐,匹妇之责(重读抗战家... 侨批的雏形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随着下南洋(包括南美)的人日渐增多,“水客”应运而生。往返于番外和家...
原创 刘... 刘表是东汉末年一位特殊的存在。在赤壁之战之前,他的实力完全足以与其他三大势力—孙权、曹操和袁绍—抗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