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通过一系列战役夺取了益州并成功控制了荆州,在汉中之战中击败了曹操,蜀汉的实力因此达到了鼎盛。在这样的形势下,按照诸葛亮的计划,如果一切顺利,蜀汉可以从两路出兵,完成光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宏伟目标。然而,接下来的几年里,蜀汉却逐渐走向衰败。深入分析其原因,其中一个关键事件便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在败走麦城后最终被杀害。 关羽的死因有很多种解释。有说法认为他因为骄兵自大而失败,也有观点认为他年龄渐长,已不复年轻时的勇猛。这些观点可能有一定道理,但关羽的死亡与另外一个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刘封。
刘封是刘备的养子,与关羽、张飞等人关系密切,曾在他们的指引下学习武艺,年轻时是蜀汉一代英才,驻守在上庸。当时,吴国和蜀国的关系一直较好,关羽也认为自己已经没有后顾之忧,便决定出兵攻打襄樊。他一路取得了不少战果,正当准备生擒敌将于禁时,后方突然传来不幸的消息——吴国背信弃义,吕蒙率军围攻荆州。关羽立刻给刘封和孟达写信,请求援兵。 然而,等待了好几天,援军始终未到,反而传来了更加不利的消息——糜芳叛变,带领部队投敌,导致关羽的后方失守。许多士兵因家人安危而士气低落,吕蒙巧妙利用这一点,攻心计让关羽的军心涣散。关羽见情况危急,再次急迫地向刘封求援。 收到信后,刘封与孟达陷入了深思。他们知道,如果关羽攻占襄樊,对于蜀汉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胜利,但如果不出兵,蜀汉将面临严重的损失。再者,关羽是刘备的结义兄弟,即刘封的叔叔,从私情上看,他也应该给予支持。而且,作为关羽所在战线的最近支援,刘封是最合适的人选。 然而,经过长时间的犹豫,刘封和孟达最终以上庸局势不稳为理由,拒绝了援助。这一决定导致了关羽被围困、被俘,最终丧命。此时,刘封应当意识到自己犯下了严重的错误,但他非但没有悔改,反而在刘备责骂他后,对刘备心生怨恨,并且欺凌孟达,最终孟达决定投向曹魏,导致上庸失守。 刘备责骂刘封后,仍然觉得事情没有得到充分处理,便向诸葛亮请教如何应对。诸葛亮指出,刘封性格刚烈,刘备去世后,继承人恐怕难以制衡他。这番话让刘备意识到,如果刘封继续存在,恐怕会对蜀汉造成更大的威胁。由于刘备的长子刘禅尚年幼,无法胜任处理局势,刘封的野心已经开始显现,刘备自然无法对其掉以轻心。 于是,刘备派人送了一把宝剑给刘封,这一举动刘封应当明白其中的含义。最终,刘封选择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临终前,他深感懊悔,后悔自己未曾援助关羽,后悔逼走了孟达,但这一切都已经无法挽回。 与刘封命运相似的,还有当时和他一起驻守上庸的孟达。孟达投靠曹操后,以为曹丕可以成为自己的靠山。然而,曹丕年仅三十多岁便去世,孟达的处境再次变得岌岌可危。当他企图回归蜀汉时,被司马懿等人察觉,最终丧命在司马懿的刀下。 与刘封的结局不同,曹真作为养子,虽然身份相似,但他一生谦虚谨慎,从不做出背弃部下的事。曹真始终与部下保持良好关系,得到了长久的信任,避免了类似刘封那样的悲剧。这两个人的结局截然不同,给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性格决定命运。不论处在什么位置,保持谦卑与谨慎,是每一个领导者必备的素质。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最终必将遭遇失败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