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将军与总督:谁的地位更高,谁的权力更大?
文/肥猪满圈
近年来,清宫剧层出不穷,电视剧中充斥着皇帝、太后、总督、中堂、军机大臣、内阁大臣、和珅、鳌拜、康熙、乾隆等人物。尤其是涉及封疆大吏——即总督和将军的剧情,让观众眼花缭乱,弄不清楚谁的职务更高,谁的权力更大。总是感觉他们的权力似乎交叉重叠,一会儿觉得总督职位更高,一会儿觉得将军的官儿更大。那么,在真实的清朝历史中,将军和总督究竟谁更具威望与权力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梳理一下这个问题。
一、大清的官阶设置
首先,我们来看看清朝入关后的官阶体系。大清的官阶共分为九品,每一品的官员又分为正品和从品,简单来说,正品是高官,从品是副职。以今天的省部级干部为例,省长大致相当于大清的正二品,而副省长则为从二品。虽然这种类比并不完全严谨,但大致能帮助我们理解清朝的官职体系。
此外,清朝九品以下有一类官员称为“未入流”或“不入流”,这些官员并未正式进入官员行列。比如“驿丞”就是这种未入流官员的一种,负责管理驿站的仪仗和车马,类似于今天地方办事机构的负责人。
二、正一品的大员
我们先看看大清的正一品官员,包括文官和武官:
1. 文职正一品: 正一品文官大多是京官,职位包括太师、太傅、太保、光禄大夫和殿阁大学士等。比如,和珅曾担任过文华殿大学士,属于正一品的高官。顺治和康熙年间,外国人汤若望也曾当过光禄大夫,这位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47年,享年75岁,实属不易。
2. 武职正一品: 武职正一品的京官包括领侍卫内大臣、掌銮仪卫事大臣等。和珅曾担任过领侍卫内大臣,负责宫廷的安全和侍卫工作。外官中,正一品的武职职位包括将军、都统和提督等。
3. 从一品文官: 比如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协办大学士、各部尚书等。文职外官中,只有总督可获得从一品的职级,但如果总督加上尚书或御史衔,则可升为正一品。
4. 从一品武官: 例如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统领和内大臣等。
三、正二品的官员
接下来是正二品的官员,包括文职和武职:
1. 文职正二品: 比如太子少师、各部尚书、内务府总管等。正二品的外官只有地方总督。地方总督通常会兼任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左都御史衔,因此其官阶为从一品。
2. 武职正二品: 包括副都统、总兵等。正二品的武职外官有副将。
四、将军与总督的职务和地位
在清朝,许多职位的名称与今天我们理解的有所不同。比如今天的“将军”通常既是官职名称,又带有军事的象征性,但在大清的官阶中,将军是一种高层军官职务,几乎是清朝军队的最高职级。
将军: 清朝的将军分为八旗将军、驻防将军等,最高的将军包括驻防新疆的伊犁将军和绥远将军。早期,盛京将军等职位为正一品,但到了乾隆时期,这些职位普遍被降级为从一品。伊犁将军和绥远将军的地位特殊,常常被视为正一品,以便加强对边疆的控制。值得一提的是,清朝的将军大多由满洲旗人担任,只有在清末才出现了少数汉人将军。
总督: 总督一词源于明朝,主要负责管理地方事务。清朝的总督有地方总督和专职总督,地方总督如湖广总督、直隶总督等,职务为正二品,通常会兼任兵部尚书或都察院左都御史衔,因此其实际官阶为从一品。专职总督如漕运总督、河道总督等,一般都兼任兵部侍郎衔,理论上职级低于地方总督。
五、将军与总督的权力对比
虽然将军和总督的职级在表面上看似接近,甚至在某些情况下相同,但两者的权力范围有所不同。将军主要负责军务,而总督则管辖地方政务和军务,后者的权力更大。
例如,总督的职权覆盖多个省份,可以管理数千万人的地方事务。而将军则多是负责一省或少数几省的军事防务,兵员最多也只有几千人至万人。因此,在实际权力上,总督的权力要大于将军。
但是,驻防将军的职位通常在总督之上。即便在地位上相同,驻防将军在两者共同上奏时,常常会将将军的名字排在总督之前,这也体现了军职的优先地位。
六、结论
综上所述,虽然将军的职级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驻防将军而言,但从实际权力来看,总督的权力更为广泛。总督负责的地方政务通常涵盖多个省份,管理着大量民众,远远超过将军仅管辖军队的范围。因此,可以说,在清朝的官场中,总督的权力更大,但将军的职级往往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