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唐太宗刚一上台就大规模罢王爷的爵,多大仇?
创始人
2025-08-27 02:32:17
0

历代王朝,皇帝和宗室的关系都很难处理。

近之则反,像汉初分封同姓王,酿成七国之乱。西晋封王,又造成了八王之乱。明朝朱元璋大封诸子,导致靖难之役,王爷把皇帝都推翻了。

但是太远了也不行,秦朝把所有宗室子弟都废黜,不给权力。隋朝也是把王爷们罢的差不多,结果在王朝遭遇危机时,没有人能出来帮助皇帝。

唐朝吸取前朝教训,做了很大的改革。

一、震惊皇室的大改革

唐武德九年(626年)十一月,唐太宗刚刚即位三个月,一道令所有宗室震惊的诏令发布了:

降宗室封郡王者并为县公。

也就是说,宗室诸王都撤去王爵,改封为县公。

要知道,在此之前,唐太宗刚刚册立了皇太子,并给一众开国功臣赐了爵、分封了食邑。

在这种时候,不是正应加大宗室诸王的爵禄,以安定人心吗?

要知道,你李世民得位可不正啊,你忘了你两个兄弟是怎么死的?你难道不怕天下悠悠之口?

事实证明,李世民真是属熊的,胆子大的很。

撇去这些意气之争,仔细看看当时形势,唐太宗为什么要厚人薄己,把自己人治得这么惨呢?

其实这里面大有文章。

二、形势变了,政策也得变

之所以大幅度地撤销王爵,根本原因在于唐高祖当年封王封得过多过滥了。

唐高祖称帝之时,当时天下尚未统一,唐朝占据的地盘,只有关中陇右一带。为了笼络人心,特别是加强本族人的团结,唐高祖对宗室子弟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不仅本支子弟大多封王,许多血缘关系已经非常远的李姓人物,没立下什么功劳,都被封王。甚至一些还未成人的宗亲,也都赐予了王爵。

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有其合理性。

但是到了唐太宗上位时,国家早已统一。大唐王业如磐石之固,不需要再这么极端的笼络人心。

大量李姓宗王,没有什么功劳而锦衣玉食,消耗了大量的财富,对国家经济造成了极大消极影响。

按照当时的政策,受封为王者,可以按级别占有一定户数,有的几千户,有的几百户,这些百姓应当缴纳的赋税都交给宗王。百姓原本承担的力役,也尽数转给宗王。

这相当于从国家经济收入中截流了。

唐太宗何等人也,怎么会继续纵容这种现象持续下去。

武德九年,在大封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开国功臣的同时,他狠下心来撤销李姓诸王的爵位。

于是下令,罢去一部分血缘关系远、没有军功的宗室王,降其爵位为郡公、县公。降封之后,这些宗室们占有的民户便如数交还给国家。

只有李世民的直系兄弟、子侄,才能继续封为王爵。

三、李世民区别对待、按功封王

当然,李世民的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不搞一刀切。血缘关系疏远的王,也根据其功劳大小进行区分。没有什么功劳,纯粹是沾了姓的光的,统统撤掉。至于那些功劳大的,不仅保留王爵,一些人还增加了禄级。

比如淮安王李神通、襄邑郡王李神符、河间郡王李孝恭,因为立过军功,都没有动他们的爵位。

江夏王李道宗功劳特别大,还得到了特殊的优待。

江夏王是什么人呢?他早年就在太宗麾下作战,当年十七八岁,与二十来岁的李世民意气相投,都是神明奋发的青年英杰,唐军与宋金刚大战,李道宗先锋陷阵,立下战功。后来打窦建德于虎牢,李道宗奋勇冲锋,丝毫不弱于秦琼、程咬金等勇将。后来他镇守代北,屡屡击败突厥势力。所以唐太宗嘉其功劳,维持其原有任城王的爵位不变,还给他实封了600户,供其享用。

河间郡王李孝恭也是一位功劳甚大的宗王。他和李世民是第四世的堂兄弟,共一个曾祖父,血缘关系已经比较远了。

但李孝恭是个颇有军事才能的人,他与名将李靖率军南下,平定了萧铣政权,为唐朝拿下汉南数千里的土地。

后又率李靖、李勣、黄君汉、张镇州、卢祖尚等大将,东向进攻江东的辅公祏。李靖、李勣二将都是唐朝顶尖儿的高手,李孝恭能够统辖他们行军作战,也反映出他自己实有过人之处,方能领着一班虎狼之将。辅公祏在李孝恭强有力的打击下,迅速土崩瓦解,江东数十州之地也归入唐朝囊中。

唐朝平灭群雄,如收瓦岗、灭王世充、灭窦建德、灭薛延陀、灭刘黑闼等等,都是唐太宗亲自率兵平定,诸王、诸将中,唯有李孝恭立下了削平义军、拓地千里的大功,可足与太宗媲美。

太宗心胸宽广,他不忌惮李孝恭功高震主,因为无论功劳、能力,他都不怯任何臣下。李孝恭因功被实授一千二百户,是为诸王中封户最多的。

当然,以唐太宗的政治智慧,他也明白,有些事情可以较真,有些事情不能较真。如果搞得太过火,弄的宗室离心离德,怕也不好交待。

有些人的身份比较特殊,身份较高,虽然功劳不大,但影响力不小。他们的爵位可降可不降,太宗也采取了模糊处理。比如襄邑王李神符的王爵,就没有降。

当时唐高祖的子嗣非常茂盛,李世民兄弟22人,全部封王。孙子辈近百人,也全部封王。皇帝的子侄有的寸功未立,个个锦衣玉食,虽然有理由享受,但好说不好听。

李神符是唐太宗的堂叔父,血缘关系也不近。他的军功也不是特别高。仅在武德四年时,率兵与突厥颉利可汗打了一场遭遇战,打赢了一场,杀了突厥五百人,抢了2000匹马。这点功劳,在李孝恭、李神通、李道宗等人面前简直就是毛毛雨。但太宗没有动他的爵位。

大概是因为这位老王爷一直帮助唐高祖父子镇守太原老窝,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连他也降,确实有点说不过去。

总之,经过唐太宗的一番整顿,唐初宗室王过多过滥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这不仅正规了宗室王爵的规矩,也使百姓负担大大减轻。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占领如皋后,李默庵在城内建立了前进指挥所,并开始储备粮草和弹药,为接下来的战斗做准备。李默庵的下一个...
日方添两把火,192国收中方通...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日本政府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变本加厉,他们到底还有什么底牌?中方直接通知192国:如...
原创 他... 金庸的许多人物原型来源于真实的历史人物。例如《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其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大理皇帝段和誉。...
两死者均死于家中而非交通事故,... 近日,江西省宜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一起骗保案作出二审判决。人寿财保原查勘定损员胡某明知他人(江某某)虚...
冠城钟表珠宝(00256.HK... 证券之星消息,11月24日南向资金减持443.0万股冠城钟表珠宝(00256.HK)。近5个交易日中...
原创 老...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刚刚成立了新中国。但像美国等西方强国对我们的压制从未间断。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这些...
原创 它... 如今提到江南省,很多人可能并没有特别的印象,甚至有人误以为它是韩国的一个地方。其实,江南省曾是我国一...
原创 淞... 1937年8月7日,国民党政府的军政高层被迫齐聚南京,召开了一次至关重要的国防联席会议。会议的核心议...
原创 清... 在古代社会,封建等级森严,人们被严格划分为三六九等,其中最高贵的自然是皇帝。随着朝代更替,不同民族的...
原创 东... 晋孝武帝司马曜(362年—396年11月6日),字昌明,是东晋的第九任皇帝(372年—396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