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斤口粮换3斤麸康,你觉得和珅做错了吗?
文/轩哥畅聊历史
曾经热播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就算现在也是被人津津乐道。剧中的纪晓岚与和珅斗智斗勇,最后上演了一出邪不胜正戏码。纪晓岚与和珅有着不同的截然不同的观点,贵在仁,失之迂,和贵在巧,失之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纪晓岚非常的迂,因为他不懂审时度势,总是想那些不合实际的,忽略了找出现实可行的方法,他代表的是当时儒家士大夫的一个通病。针对他的缺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民众,调查研究,向百姓所想,解百姓之忧。就像现代的科学家所说的,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其实这句话适用于各朝各代,只是有些文人雅士没有想透彻而已。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还是他那些学徒们满嘴的都是仁义道德,但是他们的仁义道德都是从实践中的出来的,要不也不会流传至今,再说了有时候实践了都不一定能成功,何况是有些个文人雅士,根本没有实践,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纪晓岚一直的观点都是抓贪污腐化,再就是让朝廷拨更多的金银和粮食。想法非常好,但是很实际不符,国库空虚无粮可发。贪官污吏就是抓光了,依然无人赈灾,这就成了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再看看和珅到底贼在了哪里?
关于赈灾的问题,和珅主张先救活各地官员,救灾才能重新进行。也就是说先满足各地官员的私欲,然后他们才会从自己的牙缝里挤出来让救灾继续,救活跟喂饱是两个概念。和珅因为意识到了一点“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虽然说他想把救灾的事情糊弄过去,赶紧完事,但是他找到了一个重点,救灾的是底下的官员,不给他们一点好处,那是不可能会老老实实赈灾的,自己都要死了,还有心去管别人吗?一个国家或者政权的持续发展,那是因为它维护的是大部分人的利益,统治者视民如草芥的时候,那他离灭亡已经不远了。
和珅一句话非常经典“灾民还算人吗”,我们只有处处为灾民着想,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和珅的这一观点就导致一种结果——亡天下。最后和珅提出用一斤粮食换三斤麸康的做法让百姓对朝廷彻底死心,看起来没唱完美,其实失掉的是民心,这也是他失之贼的最根本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