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对话殷墟|触摸数千年前的文明“脉动”
创始人
2025-07-09 10:32:20
0

开栏语

2023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星堆博物馆新馆视察时指出,三星堆遗址考古成果在世界上是叫得响的,展现了四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相互影响等提供了更为有力的考古实证。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指明方向、催人奋进,正在德阳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本报记者一行近日从三星堆出发跨越一千多公里走进殷墟,“穿越”数千年,开启了一场文明探源之旅。即日起,《德阳日报》推出“跨越千年的对话——三星堆与殷墟”系列报道,共同追寻文明根脉,聆听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历史回响。敬请关注!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明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缓缓铺展于世界的东方。这幅画卷上,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深邃的文化。

三星堆与殷墟,一个是长江流域古蜀文明的代表,一个是黄河流域中原文明的代表;一个位于四川德阳,一个在千里之外的河南安阳。它们从数千年前的历史深处走来,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这幅壮丽画卷之上,一起书写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辉煌篇章。

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唐朝诗人李白的《蜀道难》,为古蜀的历史抹上了一层浓郁的神秘色彩。

长江上游的成都平原和四川盆地,早在远古时期就已经是古蜀先民的栖息之地了。但由于传世文献对古蜀早期历史的记载非常模糊,一直给人以扑朔迷离之感。

青铜人头像。摄影 文潇

直至近代,有了三星堆等考古发现,古蜀国的神秘面纱才一点一点被揭开。1927年,广汉的一位农民在月亮湾挖出了不少明显带有蜀地风格的玉器。月亮湾与三星堆仅有一河之隔,这条河叫马牧河,河西岸的平原上隆起三座土堆,恰如天空中的三颗明星,三星堆故此得名。

“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1986年,三星堆祭祀坑的考古发现震惊世界,让世人得以领略古蜀文明的瑰丽。1997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正式开放。2021年,6个祭祀坑的新一轮发掘,让三星堆再度被世界关注。2023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正式开放,再次惊艳世界。

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摄影 文潇

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神话世界。夸张的纵目面具、高大的青铜立人、奇特的“通天”神树、神秘的黄金面具等上千件珍贵文物,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美的工艺,揭开了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展现了古蜀文明之光的辉煌灿烂、中华文明长河的深厚积淀。

青铜神树。摄影 文潇

“三星堆文化上承宝墩文化、下连十二桥文化,起始于夏代晚期,形成发展于商代早、中期,繁盛于商代晚期。”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三星堆研究院学术副院长、三星堆博物馆馆长雷雨介绍,“三星堆文化于外具有兼容性、开放性、整合性,于内具有连续性、稳定性、持久性。就文化性质而论,它属于中国青铜文化系列;就地域位置而论,它属于古蜀文化系列。”

作为古代蜀国的都邑性遗址,三星堆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分布范围广、延续时间长、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遗址,它的发现让我们时隔千年见证古蜀国的辉煌历史,生动感触古蜀先民的非凡创造力和想象力,实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同时也深刻展现出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与和平性。

雷雨说,“以三星堆文化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在起源和形成时期的一个特征非常鲜明的区域性文明。一方面,它与同时期华夏大地其他区域的文明有着良好的整合性和广泛的一致性,是中华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进程,地域特色是其最大的特质。正是由于三星堆的出现,中华文明才显得如此多姿多彩。”

梦回三千年前的商朝都城

河南安阳,穿城而过的古老洹河涓涓流淌,殷墟博物馆新馆就坐落于洹水之滨、殷墟之上。新馆覆以青铜底色,静静伫立,庄重大气。

殷墟博物馆新馆。摄影 毛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知所从来,方明所去。纵观诸多实证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关键遗址,殷墟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殷墟揭示和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一个历史高峰,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礼乐文明、发达的青铜文明、灿烂的文字文明以及高超的手工业技术在这里呈现,殷墟在夏商周三代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中华文明溯源的基石。”殷墟博物馆副馆长、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志鹏说道。

自1928年开始,殷墟考古延续近百年。随着考古成果不断丰富,建于2005年的殷墟博物馆原馆已难以满足需要。今年2月26日,殷墟博物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见证了生生不息、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传承至今。

殷墟博物馆新馆人头攒动。摄影 周梅

眼下正值暑假,殷墟博物馆新馆内人流如织,人们在纹饰精美的青铜器、系统成熟的甲骨文、壮观的车马坑前久久驻足,感受着千年文明的厚重与辉煌。

与三星堆文物的神秘与奇幻不同,殷墟文物以其庄重与精美而著称。在殷墟博物馆,可以看到精美的青铜器上雕刻着繁复的纹饰和生动的图案;神秘的甲骨文上记录着商代社会的点点滴滴;华丽的玉器上闪耀着温润的光泽和精湛的工艺,这些无不展示了商代社会的高度发达和礼乐制度的完善,亦映射出商人浩荡的精神世界。

屯南甲骨。摄影 刘倩

更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初,殷墟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它是中国至今为止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正是“汉字鼻祖”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符号。

“甲骨文‘六书’皆备,其文字结构、书写方式以及基本语法等流传数千年。至今,汉字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人口所使用,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审美观念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从甲骨文开始成熟的汉文字记录着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传承与延续,赓续了中华文化的根脉。”张志鹏说。

点亮中华文明的璀璨星空

三星堆与殷墟,作为古蜀文明与中原文明的代表,它们之间的异同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也揭示了中华文明在多元基础上的统一性。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碰撞和交流中不断融合、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体系。

殷墟“司母辛”铜方鼎。 殷墟博物馆供图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形成是个长期的动态过程。商代后期,王权的中心在安阳,因此,安阳殷墟成为‘多元一体’的‘中国’、即中心所在。”在张志鹏看来,殷墟与三星堆在文化上表现出的异同,体现出晚商时期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重要阶段。

那么,应当如何认识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不是孤立的,它是在与其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一脉,也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的见证者。也有专家认为,“三星堆文化是独立发展的,它具有自己的文化传承体系和风格。但同时,它又吸纳了大量包括中原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在内的文化因素,受到中原文化强烈的影响。”

青铜大立人。摄影 文潇

古蜀文明与中原地区以及北方地区的各种区域性文明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三星堆考古专家咨询组组长王巍也认为,“三星堆古城和以祭祀坑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与中原夏商王朝发生过密切的联系,接受了夏商王朝的冶金术和以青铜礼器和玉礼器为代表的中原礼制的强烈影响。与此同时,它在信仰方面还保持了鲜明的自身特色。三星堆文化和在其之后兴盛起来的金沙·十二桥文化共同构成的古蜀文明,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的星空中十分璀璨的一颗星。”

(记者 刘倩 刘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她... 当顺治帝年仅六岁登基时,他在朝堂上并没有实质的话语权。实际上,真正掌握权力的是他的母亲孝庄和皇叔多尔...
原创 如... 如果诸葛亮不北伐的话,蜀国还是会灭亡,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反倒是诸葛亮的北伐一定程度延缓了蜀国的灭亡。...
参观广富林文化遗址、体验文物修... 7月21日,“沪滇携手促振兴,民族团结一家亲”青少年研学交流活动走进松江广富林文化遗址,102名沪滇...
原创 七...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曾经意图借助七星灯给自己续命,但是没能成功。诸葛亮六出祁山心血耗尽,知道自...
原创 1... 令蒋介石没有想到的是,手里拿着400多万的美械机动部队,竟然用了不到三年就输掉了解放战争。 明明在抗...
原创 索... 他身故五年后,皇帝诛其二子,并对群臣说“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到底是何缘由让康熙在他身死五年后...
原创 东... 云台二十八将,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为缅怀其父亲,弄出来的一个大将功臣榜,相比于麒麟阁十一功...
原创 郑... 郑和,小时候的名字是马三宝,他是明朝时期著名航海家和外交家,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他七次下西洋,展示了中...
靖康二年赵宋宗室南迁历史由来与... 宗室南迁,指的是靖康之难后,宋朝宗室的一次南迁过程。北宋·靖康二年(1127年)五月初一日,徽宗的第...
原创 为... 韩信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军事才能最顶尖的几个人之一,他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军事才能举世无双,大汉江山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