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编辑|麻麻赖赖
前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长河中埋藏着许多被遗忘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在岁月的风尘中渐渐消逝,只待有心人去探索和揭示。
今天我们聚焦于一位鲜为人知的英雄,
他在陕甘红军和根据地的建设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王泰吉。他是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者是一个勇于实践的行动者。王泰吉在艰难的岁月里以其卓越的才能和无畏的精神,推动了这一地区的革命发展。他的故事在历史的深处沉睡,等待着我们去重新审视、去发掘,
这是否就是我们所需的勇气和智慧的源泉?
下面小麻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正文
王泰吉字仲祥出生于1906年,家乡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的北田镇尖角村。他的父亲王新斋是早期参与同盟会的革命人士,后来在政界、军界及教育界均有出色表现。
王泰吉自小便展现出非凡的才智,1912年至1924年期间他在西安同志小学、王幼农先生的私塾及省立三中求学,
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常常受到师长的赞誉。
在1924年5月他怀揣着满腔热血考入了广州黄埔军校第一期,出发前他吟诵诗句表达自己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七尺男儿汉,足立天地间;满目不平事,蹈覆待何年。”不久他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1924年冬王泰吉从黄埔离校,接受了中共组织的派遣,前往开封担任国民二军军长兼河南督办胡景翼部学兵营的排长。
在那里他严格要求学员实施高强度训练在连队内建立了中共外围组织——青年军人联合会,
发展了四五十名积极成员。
在1926年春季国民军第二军在河南遭遇重大失败。
在这一背景下中共组织决定派遣王赴陕军甄寿珊部的政治处工作。
王很快被任命为甄部教导营的学兵队队长之后又升任第一营的营长。他还兼任了中共甄部军支的宣传干事负责动员和宣传工作。
到了1927年底王带领甄部教导团第一营驻扎在陕西麟游。他们在当地建立了基础的军事组织,
积极准备与国民党的斗争。
1928年4月响应中共号召他率领该营的军官队、军士队、学生队和营部的一部分官兵,约百人发起了麟游起义。他们在起义中果断处决了反动的军官趁着夜色悄然离开麟游县城,目标是前往陕甘边界创建革命根据地并开展游击战争。
在他们抵达方里镇时遭遇了教导团与地主民团的夹击,致使部队迅速被打散。王在混乱中从麟游成功脱险前往渭华地区。
正值中共陕西省委决定在此地举行武装起义王便积极参与起义的准备工作。
进入5月中旬许权中所领导的暂编第三旅抵达华县高塘改编为西北工农革命军。在这一过程中王被任命为参谋长与军委主席刘志丹、总司令唐澍等领导一起投入正在爆发的渭华起义,积极与农民合作打击当地的土豪劣绅,
努力建立区域和乡村的苏维埃政权。
6月面对代理陕西省政府主席宋哲元的调动三个师围攻起义军。在敌方的骑兵师田金凯向高塘革命军指挥部发起猛攻的危急时刻,
王组织指挥不足百人的赤卫队,灵活运用地形和当地群众的支援,
成功击退了敌人的进攻保卫了革命军的指挥部。这次起义持续了一个多月最后仍因敌强我弱而以失败告终。
在起义失败后王泰吉与中共组织失去联系,
孤身前往河南南召为一家富户做长工,
期间秘密开展革命活动。
不久后河南的反动当局开始觉察到他的活动,
最终派人将他逮捕并押送到南京监狱。国民党军阀对他进行了严酷的刑讯逼供王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敌人无法取得实质证据,正当此时时任南阳守备司令的杨虎城受到当时在其部下工作的共产党人吴岱峰的恳请,出面为王保释。
不久之后杨虎城任命王为十七师补充旅的副旅长兼参谋长。1930年10月王随杨部转战进入陕西,
最终驻扎在西安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力量。
在1931年杨虎城被调任新兵训练处处长,
随后不久又被任命为西安绥靖公署骑兵团的团长。
到了1933年春国民党调集了四个团的兵力,
计划对陕甘边苏区进行“围剿”。为应对这一形势王被任命为“剿共”总指挥,指挥部队从三原移防到耀县。他借助挚友何寓础的关系,联系中共地下组织何向省委报告自己准备率部起义的想法。
在1933年7月21日王带领骑兵团在耀县正式宣布起义,成功收缴了当地民团及县警察局、县政府的所有枪支
迅速控制了整个县城。
王恢复了与中共的组织关系根据中共陕西省委的指示,将骑兵团改名为西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王被任命为总司令兼第三路总指挥军队总人数约为2000余人,骡马数百匹配备了一部电台。
起义军在耀县的操场上召开了军民大会,
王在会上宣读了《起义通电》和《告民众书》,揭露了蒋介石独裁卖国、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号召全体民众共同参与革命,抗击外敌。
在起义初期王指挥义勇军打开了监狱释放了被关押的政治犯。在中共耀县县委的支持下,义勇军迅速处决了几名罪大恶极的民团头子和恶霸地主包括左善楚、朱瑞萱和左国鼎等人。
七天后王率领义勇军向三原进发,途中在鲁桥镇附近与孙友仁部队遭遇,
经过激烈战斗由于敌众我寡加之第三大队大队长张龙韬的叛变,
部队大部分被打散。王在混战中带领仅剩的百余人突围成功到达照金革命根据地,与吴岱峰、习仲勋和李妙斋等人会合整合陕甘边的游击队总指挥部。
在1933年8月渭北游击队(后编为红四团)和耀县游击队相继抵达照金一带。
为统一指挥,中共陕甘边特委决定成立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
王被任命为总指挥高岗担任政委,刘志丹则为参谋长。
在这一阶段王带领部队长驱北进直逼甘肃省合水县城。
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占了城防驻军一个连,毙伤俘敌方县长、县党部书记及民团团总等300余人处决了一批民愤极大的土豪劣绅和反动官吏,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和军用物资,释放了在押犯人红军的声威因此大震群众称王为“神将”。
在10月29日王率部转战到庆阳县毛家沟门进行休整突遭敌方赵文治团的袭击。面对突如其来的敌袭,王毫不畏惧身先士卒带领数十名战士从山坡上冲下去,勇敢抵挡敌人的进攻,成功掩护了刘志丹所带领的总指挥部机关的撤退。紧接着他指挥汇集的红军利用地形优势,
击溃了赵文治团战斗中敌人死伤惨重,
王的部队俘获了百余名敌军缴获长短枪百余支。
在1933年11月3日至5日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临时总指挥部在甘肃省合水县的包家寨召开了重要会议,
决定将陕甘边红军临时总指挥部所属的部队正式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四十二师,
王被任命为师长高岗担任政委刘志丹为参谋长。在合水县莲花寺进行整编后部队准备南下,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为将来的斗争奠定坚实基础。
王泰吉的革命之路充满坎坷与挑战。
他在1934年决心前往豫陕边一带计划开展兵运工作,投身于改变国家命运的伟大事业。命运并没有善待他在他奔赴前线的途中遭到了一名叛徒的出卖,最终被敌人捕获。
在西安的秘密监禁中他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与折磨始终没有放弃信仰。
年仅28岁的他,在为革命事业付出心血的同时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这份牺牲令人心痛激励了无数后来的革命者继续前行。
王泰吉的一生堪称革命的传奇无私奉献与不屈奋斗的典范。他在战斗中表现得勇猛果敢以他卓越的文才展现了全面的英雄气概。他的诗歌和文章深深地渗透着对革命事业的热忱与坚定信念,
特别是那首《红军进行曲》,至今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勇敢追寻理想与信仰。
在他逝世50周年的纪念日习仲勋在人民日报上撰写了一篇深情的文章,
缅怀王泰吉的伟大贡献和无私牺牲。他详细描述了王泰吉的英勇事迹,以及他在艰苦岁月中所展现出的非凡勇气和坚定信念。这篇文章是对王泰吉的追忆是对所有为革命事业献身者的致敬。王泰吉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镌刻在革命历史的长河中,他的精神也将继续激励着无数后来者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不懈奋斗、勇往直前。
结语
王泰吉的故事深刻揭示了革命之路的艰难与曲折,
怀揣坚定的信念勇敢前行最终便能克服重重困难。
我们必须铭记历史珍惜当下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光明未来而不懈努力。在探讨王泰吉的英勇事迹时,我们了解到陕甘红军的形成及其根据地的建设历程对那个英雄时代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由“麻麻赖赖”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