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好文计划#
汉唐历史,虽然辉煌,但离我们太远,民国历史,又离我们太近。
元清历史,不是打仗,就是宫斗,似乎也没有多大意思。
明朝不远不近,有太监,有权臣,有多情帝王,也有绝色美女,有阴谋诡计,也有刀光剑影,戏剧中的一切元素,几乎都能在明朝历史中找到。
人们一直对明朝历史,兴趣很大。
本文话题,有点沉重,当年地球上首屈一指的庞大明帝国,其中晚期,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这样帝国,按照常理而言,应该和当时大英帝国一样,导向商业文明,甚至出现工业革命。
可是,庞大帝国,却一步一步走向衰落,一步一步走向死亡,原因何在?
有人说,亡于贪腐;
有人说,亡于昏君;
有人说,亡于战乱;
有人说,亡于内斗;
还有人借用现代经济学术语,说是明帝国亡于“早期通胀,晚期通缩”。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
我阐述另外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当时明朝经济,由于其人口膨胀,其商业文明显著发展。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理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需要国家政治结构发生匹配性改变。
而当时帝国官员,都是从“科举制”下选拔出来的。
科举制下成长的这批官员,他们能够适应两三千年的农耕社会;
而商业文明,需要现代化的职业官僚来管理。
简单而言:
管财政的,需要数字化管理的财政专家;
管军事的,需要懂战略战术的军事家;
搞外交的,需要懂法律懂纵横的外交家。
面对这个“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官员表现出来的是茫然无措,但也不能表现出自己的愚蠢。
所以,只能以道德文章来取代行政,以党争来掩盖无能!
可当时帝国,内政外交危机迫在眉睫,已经没有多少时间留给未来了。
国家江河日下,朝中无相,边疆无将,“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发出的悲凉感叹,正是这个时候!
一句话,帝国衰亡,其本质,是庞大官员和社会现实形成的结构性矛盾。
而满族的清王朝,为什么又统治了将近三百年?
悲哀的是,这不是由于清王朝的官员优秀,而是清王朝,逆历史潮流而动,通过暴力,硬生生的把商业文明扼杀了,硬生生的把历史拽回到了农耕时代。
农耕时代,科举制度下的中国官员,足以应付,于是乎,好日子又回来了,封建王朝又延长了三百年。
三百年,短吗?
三百年,长吗?
面对历史,令人唏嘘感慨,呜呼,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