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图 | 李宗仁
新中国成立后,李宗仁看到新中国各方面的取得的瞩目成就,特别是看到新中国在朝鲜战场上的胜利后,他真正意识到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
情深意笃,心系回国
周恩来与李宗仁早在黄埔时期就有交往。他们曾经为了革命,在北伐战争和抗日的战火中,并肩携手,曾为了各方面的利益为谈判煞费苦心。
当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国家和人民,已经成为新中国总理的周恩来和漂流海外的李宗仁的手又重新握在了一起。
在美国客居的李宗仁曾经想过要依靠美国,寻求出一条新的道路,还好他及时发现了这个选择是错误的。
图 | 李宗仁
1955年,李宗仁在报纸上看到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声明,深感振奋,而他的政治立场也发生了改变。
他的改变自然被眼光敏锐的周恩来察觉到了,于是争取李宗仁回国的工作便自此展开了。
周恩来先是安排外交部的人时刻注意李宗仁的动向,而后又通过程思远给李宗仁发出邀请:爱国不分先后,欢迎德邻先生在认为他方便的时候回来看看。
程思远回到香港后,就将这些话告诉李宗仁了。1958年,李宗仁给好友李济深信中提到了:叶落归根,我很想回祖国看看。
李济深立刻就将这个情况报告了周恩来,周恩来则认为李宗仁回国定居的时机可能还不太成熟,又让程思远去找他好好谈谈。
期间,李宗仁提出自愿将自己所收藏的文物献给国家,对于李宗仁的这份爱国之心,国家自然是接受的。
图 | 李宗仁
等李宗仁的文物运到北京后,周恩来指示故宫博物院的专家进行了鉴定。鉴定结果显示,李宗仁的这些文物大多是赝品,并不是他所说的那么值钱。
为了慎重起见,周恩来专门把这件事向毛主席作了汇报。但毛主席则亲自批示,给了李宗仁高达12万美元,作为他赴欧洲旅游的旅费。
李宗仁在收到这笔钱的时候,深感震惊,也从心里敬佩政府的胸怀和慷慨。
1963年,李宗仁从罗马来到了苏黎世,他对程思远坚定地表示:我是中国人,我要回到中国去。
同时,程思远也代周恩来向李宗仁转达了关于他回国的4个指示:
1.德邻先生可以回国定居;
2.可以回祖国,也可以在美国;
3.也可以在欧洲住一段时间后再做决定;
4.回来以后可以再出去,如果愿意回来,可以再回来。总之就是,来去自由,不加约束。
当听完这4个指示后,李宗仁非常激动,表示:我只要能回到祖国定居,安度晚年就心满意足了。
同时,他还感慨道:
“周恩来这样的中国共产党人,才是真正不把个人得失放在心上的,他想到的全民族的今天和未来,这是中国共产党成为众望所归之所在。”
图 | 李宗仁和程思远
1965年3月,李宗仁通过程思远表示:自己急于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周恩来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果断做出决定,让李宗仁回国。
李宗仁得知后非常激动,自己多年的愿望终于可以实现了。很快,李宗仁就将自己的回国之旅提上了日程。
而李宗仁的回国之旅自然是非常惊心动魄的,也牵动着周恩来的心。
图 | 李宗仁
李宗仁回国的行程,被国民党当局得知,并决定在卡拉奇机场进行暗杀。与此同时,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收到了周恩来的指示:要想尽一切办法保证李宗仁的平安回国。
于是,当李宗仁乘坐的飞机降落在卡拉奇机场时,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亲自在现场迎接。
在车内,驻巴大使表明了身份,并对李宗仁解释道:“您的行踪已经被台湾当局掌握了,我们必须要保证您的绝对安全,所以只能如此。”
接着,驻巴大使又带着李宗仁在大使馆休息。李宗仁知道这是周恩来安排的,非常感激,用急促的声音说:“谢谢周总理!谢谢您!”
在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舒适的客房里,李宗仁想到北边喜马拉雅山脉那边就是自己的祖国,内心充满了期待。
而后他拿起了桌上国产的香烟,望着香烟盒子上那熟悉的图案,心里涌起了暖流,接着他点上一根香烟抽了一口,那是祖国的味道,真怀念······
平安归来,关怀备至
在离开卡拉奇时,周恩来又安排中国驻巴大使陪同李宗仁乘坐波音707客机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而远在祖国的周恩来非常担心李宗仁的安全,从飞机起飞后,他就一直守在电话机旁关注着飞机的情况,随时为保证其安全采取必要的措施。
直到电话里传来“李宗仁先生所乘坐的飞机已经安全进入我国领空”的消息,周恩来紧张的神经才松弛下来,并准备休息一会。
1965年7月18日上午11点,李宗仁所乘坐的飞机在上海虹桥机场降落。周恩来和陈毅等人在候机室门前迎接。
李宗仁那天格外激动,就像是见到亲人一般,连忙快步上前,抱住了周恩来。
图 | 迎接李宗仁
周恩来亲切地说:“你回来了,我们欢迎你啊!”此时此刻的李宗仁更加激动了,有着千言万语想和周恩来说,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最终,所有的一切都融为了一句话:“总理你好,总理你好,总理你好·······”
当天晚上,周恩来在文化俱乐部设宴接见了李宗仁,并进行了谈话。
席间,有几位解放军的首长们来向李宗仁敬酒。周恩来在一旁风趣地说:“你们之前都是打过仗的,现在你回来了,大家欢迎你。”
李宗仁和在座人都哈哈大笑,气氛也十分活泼有趣,让李宗仁觉得非常温暖。
第二天上午,周恩来再次见到了李宗仁,并与之展开谈话。
图 | 李宗仁和周恩来
李宗仁提到,自己这次回来就不打算走了,要在有生之年,报效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周恩来则说,自己之前提到的4个指示还是要讲的,李宗仁完全是来去自由的。
1965年7月20日上午11时,李宗仁乘坐飞机由上海到达了北京。
就在李宗仁离开前,周恩来已经提前赶到北京,为李宗仁组织盛大的欢迎仪式。李宗仁在海外飘零十多年,如今终于回到了祖国的首都,自然是感慨万千。令他没有想到的是,欢迎仪式会如此盛大。
当他走出机舱,便看到周恩来率领一大批国家领导人、民主党派人士等在烈日下等候,场面热烈而隆重。
李宗仁深受触动,百感交集,泪水也忍不住夺眶而出。他擦着泪水走下了舷梯,周恩来率先上前握手欢迎。
接着就是郭沫若、贺龙、罗瑞卿、叶剑英等人。当然,在欢迎的人之中,也有李宗仁所认识的王昆仑、朱蕴山、杜聿明、宋希濂等人。
图 | 迎接李宗仁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周恩来的介绍,李宗仁认识了前来欢迎的爱新觉罗·溥仪。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代皇帝和中国最后一任代总统,在新中国的总理面前,亲切地握了手。
周恩来看着溥仪对李宗仁介绍道:“溥仪先生新生了,你看他虽然是50多岁了,但显得很年轻吧!”
溥仪则对李宗仁说:“李先生,欢迎你回到我们伟大祖国的怀抱。”激动的李宗仁则再次和溥仪握了手。
在场之人每当谈起这个场景都十分感慨:末代皇帝和末代总统能相见,只有新中国才能做到啊!
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李宗仁宣读了自己的《归国声明》:
首先我所欲言者,即十六年来,我以海外待罪之身,感于我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之下,高举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红旗,坚决奋斗,使国家蒸蒸日上,并且在最近已经连续成功地爆炸了两颗原子弹。这都是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凡是在海外的中国人,除少数顽固派外,都深深为此感到荣幸。我本人尤为兴奋,毅然从海外回到国内,期望追随我全国人民之后,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欲对一切有关爱国反帝事业有所贡献。今后自誓有生之日,即是报效祖国之年,耿耿此心,天日可表······
当天晚上,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设宴再次欢迎李宗仁,他举杯庆祝,代表党中央对李宗仁的回来表示欢迎。
在此后的时光中,周恩来又陪着刚回国的李宗仁出席了一系列的欢迎宴会、茶话会等,并对他的生活等各个方面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
而两人的关系也在这个时候变得更加融洽亲密,李宗仁也感受到了如同家人一般的温暖。
图 | 李宗仁和夫人郭德洁
1966年3月,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洁突然病危。虽然周恩来指示全力抢救,但郭德洁还是去世了。
周恩来深感痛惜,亲自出席了遗体告别仪式,并向李宗仁表示亲切的慰问。为了减缓李宗仁失去妻子的痛苦,周恩来特地安排程思远等人陪同他去散心。
沉浸在丧妻之痛中的李宗仁,生活无人照顾。为了生活方便,程思远为李宗仁物色人选。通过介绍,程思远联系上了单身女护士胡友松。
图 | 胡友松
当李宗仁看到胡友松的照片时,就对她很有好感。于是,胡友松就来到了李宗仁的家。李宗仁对漂亮的胡友松一见倾心,很是喜欢。
不多久,这件事就传到了周恩来那里,周恩来对这件事情非常关心。为此,他专门和李宗仁提到:护理人员有上下班时间,如果德邻先生真的很喜欢,如果女方同意的话,可以明媒正娶。
就这样,在周恩来的关心下,李宗仁就向胡友松求婚了:“小胡姑娘,我想让你和我度过余生,你愿意吗?”
这让胡友松觉得很突然,也觉得非常不安,不过最终,胡友松还是答应了李宗仁的求婚。
图 | 胡友松结婚照
同年7月,李宗仁和胡友松在李宗仁的住所举行了婚礼,胡友松也成了李宗仁的第三位夫人。
李宗仁对这桩婚事非常满意,他特地把自己和胡友松的合影冲洗了很多张,送给了自己的好朋友。
在每张照片的后面,他都亲笔写下:“这是我的夫人胡友松。”
婚后,李宗仁非常宠爱自己这位年轻的夫人。虽然两人分房而睡,但他每天深夜都会光着脚来到胡友松的房间,帮她盖被子,或者亲亲她的额头,或者看着她的美丽容颜······
就算胡友松觉得烦了,李宗仁还是担心她着凉,坚持深夜光着脚来给她盖被子。
有次胡友松肚子疼,医生说吃四两南瓜子可以缓解疼痛。李宗仁就亲自为胡友松嗑南瓜子,一直到深夜······
图 | 胡友松
第二天一早,胡友松起来就看到了一大盘瓜子仁。那一刻,胡友松被他的真心感动,也从心底里真正接纳了自己的丈夫。
在此后的时光中,他们就过着平静而快乐的生活。李宗仁给胡友松讲自己过去打仗的往事,而胡友松则静静听着,有时也会讲述自己在幼时被养母虐待的经历。
每当这时,李宗仁总会说:“德邻虽然老了,但也不会让人欺负友松的,你放心,以后她不敢了······”
时间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胡友松是幸福的,但幸福的时光太过短暂了······
最后时光,了却心愿
1968年8月,李宗仁因大便出血过多,赶到医院治疗,被确诊为直肠癌。
李宗仁被确诊后,周恩来非常担心,特意指示成立医疗小组进行治疗。经过手术治疗后,李宗仁的病情有所好转。
但是因为李宗仁多年胸气肿,心脏也已经有了衰竭的现象······
同年9月底,李宗仁参加了庆祝国庆19周年的国宴。因为劳累过度,体力不支,后来又住进了医院。后来,周恩来又安排转中医治疗,但是也没什么成效。
1969年1月25日,李宗仁又患上了肺炎,由于青霉素发生抗药性,手术没有成功。李宗仁深感自己的时光不多了,对床边的胡友松说:“回来以后,我本来想为祖国统一做些贡献的,可惜什么都来不及了。我还有些书,要捐给图书馆,还有些酒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吧!”
接着李宗仁又看了眼胡友松,对身边的人说:“她还这么年轻,虽然结婚时间短,但她是我李宗仁的夫人,你们要好好照顾她啊!”
胡友松哭倒在一旁,悲痛欲绝,老天对她还是太过残忍了。
图 | 李宗仁和夫人胡友松
弥留之际,李宗仁口授了一封给毛主席和周恩来的信。在这封简短的信中,李宗仁提到:
我在1965年从海外回到祖国所走的这一条路是走对了。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深地感到能成为中国人民的一分子是无比的光荣······
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走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实现了他落叶归根的愿望,享年78岁。
李宗仁走得太早了,让年轻的胡友松陷入极度悲痛之中。自己的丈夫走了,而她自己又该何去何从呢?令她欣慰和感动的是,周恩来给予了李宗仁和她最大的照顾。
周恩来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参加了李宗仁的遗体告别会,并在仪式上高度评价了李宗仁的一生。同时周恩来感慨万千,特意提到了李宗仁临终之际口授的那封信是一个“历史文件”。
看着悲痛的胡友松,周恩来特地拉着她的手温柔地安慰道:“别难过,国家会照顾好你。”就是周恩来的话给年轻的胡友松增加了坚强生活下去的勇气。
李宗仁逝世后,胡友松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丈夫。每年的清明年,她都会去八宝山革命公墓,给他送上一束鲜花,然后给他讲讲自己的生活,如今世界的变化,自己对他的思念······
即使在病中周恩来也不忘关心胡友松的生活,还专门交代有关人员:一定要妥善安排胡友松。
但胡友松却表示自己完全可以自食其力,不要任何照顾。她将李宗仁留给自己的私款和国家发的补助费以及古董字画全部上交了国库,同时她还把李宗仁留下的照片捐给了历史博物馆。
李宗仁的长子李幼邻也被胡友松的品行所感动,曾向有关部门提到:在父亲的最后一段日子里是他照顾的。我很感谢她,她是李家的人。
进入垂暮之年的胡友松生活低调,特地要求自己:不写回忆录和传记。后来,胡友松选择皈依佛门,潜心研究佛学。
图 | 晚年胡友松
她的生活很简单,上午研究佛学,下午一般是绘画,练字。胡友松喜欢画牡丹,她画的牡丹还参加过名人画展,同时她还将画画所得的款项全部捐给有需要的人了。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胡友松得了直肠癌,她非常乐观地和人说:能和李先生得一样的病,也是一种幸运。
在她做手术需要签字的时候,她则和医生说:“我自己签吧,我就是孤家寡人一个。”
胡友松非常感谢李宗仁能出现在她的生命中,虽然相聚短暂,但却给了她足以安慰余生的美好。
图 | 李宗仁和夫人胡友松
深感自己时间不多之时,胡友松来到寺庙居住。闲时,她喜欢看着窗外那光秃秃的树枝,有时也会想起和李宗仁在一起的时光,恍惚之间,她又想起之前和李宗仁一起练书法,自己写下: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拿着自己和李宗仁的合影安然离世,享年6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