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王败寇,如果安禄山真推翻唐朝,成为开国之君,又是一番佳话
以他的实力赢得实力很小,不是李隆基微操,连长安都进不了。并且司马懿成了,成佳话了吗?玄武门之变成佳话了吗?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了吗?历史不是简单的成王败寇,不义与否后人自会分辨。不体面就是不体面,安禄山的利益集团可能不会怎样,但其他人,受到战争毒害的人,因为战争失利的人,因为战争亲族被杀害的人都看在眼里,再怎么篡改历史也不会有美名的。
安史之乱实际上是河北人与关陇人的冲突,大唐江山河北人出钱又出力,然后不让河北人分蛋糕,安禄山军队不少人才都是唐军那边来的。其实就是传统几大柱国、关陇贵族、极其下面的利益集团堵死了其他士族的上升通道,河北三镇作为其他士族的代表站了出来,只不过东南、西南这两地还是躺平状态,还在继续给大唐续命
河朔三镇那情况,安禄山哪怕通唐后自杀,河朔都能立马推一个新的上来继续打,长安这边得罪的不是一部分人,而是全部,不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高堂贵胄都得罪光了。百姓的赋税之重,读书人与军事贵族们的前途无望,除了反抗,不然他们就只能子子孙孙被长安奴役。以史为鉴,此时彼时,此刻彼刻啊。
唐朝那时候的帝国双壁之一,先不说他有没有那个野心,杨国忠要弄死他,皇帝又不相信他,还让他在宴会上,脱衣服跳胡舞,让他颜面丢失。为了维持长安盛世,河东的百姓跟士兵都要活不下去了,这个时候不反,什么时候反,等到被杀了才反。所以他一造反,河东的百姓,士兵,世家都很支持他,算的上是顺从民意了。就算他死了也一样在支持,一直到唐末时期安史之乱才完全平息。
从秦汉开始到隋唐关陇地区一直对其他地区处于武力压制,吸纳全国血液供应关中,关陇世家才是第一流的其他都是二流,大唐从建国时因为窦建德的原因就对河北地区就一直处于压制处理,所以河北地区的人才精英早就憋着一肚子气,安史之乱之时这股气终于释放出来,差点把大唐干死
安禄山反纯粹是因为杨国忠要往死里弄他,杨国忠屡次向唐玄宗进言说安禄山会造反,并想方设法给安禄山“穿小鞋”。他一方面让皇帝召安禄山进京以测试他的忠诚;另一方面又派人搜查安禄山在京师的府邸,想要在那里找出安禄山计划叛乱的证据,而杨国忠又是杨贵妃的族兄,里外都是死的情况下安禄山只能硬着头皮造反。
安禄山不想反,他当时已经几乎达到了权力的极致,而且还很得皇帝的信任。李荣基也没想过要杀安禄山。但是安禄山必反。他要是不反他也得死。安禄山是吃饱了,但是他手底下的人可是嗷嗷待哺。他们提兵上洛,痛陈利害,可真的是痛陈利害。在盛世中快速崩溃。古往今来估摸着也就这么一个了。
安禄山手底下的士兵也不是说也真的想造反。他们也没想过说把大唐给灭了。他们也想的是想要过上更好的生活。因为当时唐朝的腐败已经到了极致。当了多年的府兵,好不容易回到家之后,得的赏赐没有到手。发现家里面亲离子散土地被圈占只能被迫卖身。
安禄山是他自己拎不清,但是你不能说他对那个位置没有野心。但是你也不能说这个野心是他刚开始又有的。都是慢慢累积的。至于唐朝贵族和大多数人的态度,很明显他们想的不是让唐朝灭亡。因为安禄山直接称帝了。从清君侧变成了谋反。性质不一样了,所以安禄山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