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白日勋章是国民政府非常高的一项荣誉,最早设立于1929年,其颁授对象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的有功军职人员”。
作为蒋介石极为看重的勋章,按照老蒋的性格,第一批应该是颁授给他的嫡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压其他“杂牌”一头。不过实际上编号前六的青天白日勋章都给了东北军将领,蒋介石自己都只是第七个获得者。
那么,一心想要排除异己的老蒋为什么会把前六枚发给地方实力派呢?这关乎到了中东路事件。
要说对东北军影响最大的一件事,那还得属老帅张作霖皇姑屯被炸死,整个东亚的格局都为之改变。如果要说影响第二大的事,我个人认为就是中东路事件。
张作霖被炸死后,仓促上任的少帅张学良一开始面临的绝对是一个烂摊子,他没有父亲的能力,无法在苏联、日本之间游刃有余,而且国民革命军还在步步逼近、杨宇霆也在一旁掣肘,他这个奉天督办当得一点都不舒心。
为解决这些麻烦,张学良强硬完成了东北易帜,后来又枪杀了杨宇霆,由此在东北军中树立威望并得到了暂时的安宁。但很快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苏联准备将中东铁路的控制权送给日本。
苏联曾经与张作霖签过协约,同意将来会把中东路还给中国,但张作霖一死,对方就不认账了。此时日本对中国领土的野心路人皆知,若是被其得到铁路控制权,那东北可以说是危在旦夕。
年轻气盛的张学良准备用武力接管中东铁路,当然,他也知道光靠自己很难,于是在1929年7月7日去往北平与蒋介石会晤,希望能得到老蒋的帮助。
老蒋答应得很好,承诺如果开战,自有精兵十万支援。7月20日,他又专门发表《告全国将士书》,鼓励东北军收复中东路。但,老蒋只是口头喊得响亮,没有给予实质的帮助。
所以当局势越来越紧张之际,张学良就犹豫不决了,他担心自己前脚跟苏联把老本拼光了,蒋介石后脚就来个假道灭虢把东北占了。这时东北军第10军军长王树常找到张学良说:
要打就坚决地打,老蒋就是想做渔翁也跟我们没关系,我们是为中华民族争利益,不是去为他争利益,即使打不过苏联,我们至少对得起国家民族!如果需要,我第一个冲上去,第一个死,此生无憾!
王树常的话激起了东北军上下的血性,于学忠、邹作华等人纷纷表示要与苏联人战斗,张学良深受感动:有诸位的精神,我们即使输了,也问心无愧!随即他下定了决心。
1929年8月17日,中国对苏联宣战,势态彻底升级。东北军中王树常担任了第一军军长兼东路总指挥,胡毓坤担任了第二军军长兼西路总指挥。
但是张学良等人对苏军的了解过少,还以为苏联跟之前的沙俄没什么两样,结果打起来就吃了大亏。
虽然东北军有一腔热血,但奈何实力不如对方,最终输得一塌糊涂,张学良不得已只能跟苏联签订《中苏伯力会议草约》,恢复苏联原先在东北的权益。
为什么我前面要说中东路事件是影响东北军第二大的事呢?因为它间接导致了张学良后来在“九一八”不抵抗。
被苏军击败后,张学良明白在东北自己谁都打不过,于是开始将重心转向了关内,中原大战后他把东北军主力调到华北,使得日本人野心急剧膨胀。
而日寇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脑里就一个想法,靠蒋介石支援是靠不住的,中东路时说得那么好都是空话,而光凭自己,怎么可能打败比苏联人更凶狠的日本人?(日俄战争后、诺门罕之前,基本上都认为日军要强过苏军)
所以张学良干脆就选择保存实力不抵抗,期待国际社会的介入,只是,事实证明他太过单纯。
当然,“九一八”那都是后话了。中东路事件结束后,蒋介石因为没完成先前的承诺,出于安抚,就让相关人员将第一批六枚青天白日勋章颁授给了东北军高层张学良、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
这六人除了张学良是一级上将外,其他五人后来都是二级上将。蒋介石自己是青天白日勋章的第七个获得者,但不甘居于人后,所以就设立了一个“特壹号”,比张学良的一号还一号,另外在军衔上他也搞了个唯一的特级上将,就是与众不同。
张学良、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六人获得勋章后,倒也没什么特殊,该囚禁的就囚禁,比如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该削弱的就削弱,比如王树常、于学忠,这二人后来也留在了大陆。跟着去台湾的只有在西安事变中倒戈的邹作华以及长期在山东反共的沈鸿烈。而胡毓坤后来却成了汉奸,是整个抗日战争中主动投敌的两位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之一。
因为在中东路事件中,胡毓坤的第二军打得很不好,损失极为惨重,所以此后胡毓坤就没掌过军权。西安事变时,胡毓坤支持张学良捉蒋,本来也是想再度出山领兵,然而没想到张学良送蒋介石去了南京,他的愿望落空了。
张学良一走,东北军瞬间分成了少壮派和元老派两股势力,最终还发生了火拼。内讧让东北军土崩瓦解,胡毓坤眼看没有复出的可能,就去往北平做了寓公。
抗日战争爆发之初,大汉奸伪北平治安维持会委员长江朝宗想让胡毓坤来当顾问。这时的胡毓坤还有点民族大义,选择了拒绝。但是汪伪政府组建时,胡毓坤的心思就不同了。
胡毓坤见重庆政府接连战败,对国家的前景非常不看好,后来汪伪政府中央委员会委员鲍文樾(原东北军高级将领)前来游说,胡毓坤的心思就活络了。
在日本人的支持下,胡毓坤于河南开封组织了一个伪绥靖委员会,自任为主任。绥靖委员会收容了不少东北军失意军官以及各路游杂,后组建了个伪和平救国军,下辖三个军。
之后胡毓坤一直在汪伪政府中地位很高,历任伪豫皖苏鲁边区绥靖总司令、伪参谋本部总参谋长、伪军令部部长、伪华北长官公署军务长官等职,还主持过一些对爱国人士的“扫荡”行动。
但是胡毓坤的威风来自于日寇,日寇投降后他瞬间就垮了,8月15日当天就向重庆致电,表示愿意服从安排,只希望能许以华北绥靖军的指挥权。老蒋对他非常痛恨,在电报上批示十个字:此等无耻汉奸何必再理!
9月26日,胡毓坤被军统逮捕,他写了很多材料,想要换取一条生路,但始终没用,1946年6月25日,他被枪决于雨花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