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部下状告陈毅“不会打仗”,让陈毅失去军事指挥权,粟裕开始接手
创始人
2025-07-06 21:02:20
0

陈毅元帅是我军历史上的重要将领,在我军各个历史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叶挺将军遇难之后,新四军建设和指挥几乎全都是由陈毅来负责。

但是仔细翻阅史料我们可以发现,陈毅元帅却鲜有指挥大规模作战的战例,甚至还有一个“陈毅不会打仗”,只是“政工帅”的传闻。

解放战争时期,尤其是淮海战役中,真正的总指挥是粟裕,而非职务更高的陈毅,这似乎也印证了那个传闻。事实上,陈毅确实是在较早的时候就让出了军事指挥权,并全力支持粟裕担任总指挥.

这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与影视剧中表现的一团和气不同,现实往往是残酷的。1946年,中央军委调山东野战军一部支援东北,造成山东根据地兵力空虚,新四军随即北上支援。此后的山东野战军可谓兵强马壮,已经做好了与反动派正面较量的准备。

此时,山东野战军的总指挥正是陈毅,不过华中局对陈毅却有些不放心,他们认为陈毅在军事指挥,尤其是指挥大兵团作战时,能力还是有所欠缺的。

这个顾虑是在1945年高邮战役的时候出现的。当时粟裕调集王必成六纵、姬鹏飞七纵以及陶勇八纵,拟对高邮、邵伯发起进攻,随后伺机拿下泰州。

这本是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战前已报华中局批准。然而就在战斗行动开始之后,司令员陈毅却直接命令王必成六纵脱离战斗序列,转头向北,支援在淮北的九纵破路行动。这让正在攻打高邮的粟裕有些措手不及,无奈之下,只能使用仅有的两个纵队强攻邵伯、高邮。

少了三分之一的兵力,这仗就很难打了,粟裕发挥了高超的指挥艺术,硬是吃下了高邮,消灭了中国境内最后一支日本抵抗力量,真正结束了抗日战争。但是,陈毅临时调走王必成的举动却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王必成六纵赶到淮北之后,九纵已经完成破路任务,六纵的北调根本没有意义,随后陈毅又让王必成继续北上支援山东。但等他们到达山东之后,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大型作战任务,整整一个纵队,就打了几个据点歼敌500余。

陈毅当时也意识到了这次失误,正准备再次调动六纵的时候,国共签订停战协定,停止了所有作战任务。

事后,华中局几位主要领导,联名向中央发电报,表达了自己的不满。中央军委对陈毅做出了批评,陈毅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认真做了检讨。

不过,这件事情客观上反映出陈毅在指挥大规模兵团作战时缺乏大局观,喜欢独断专行。

1946年六月,国民党军集中30万主力部队围攻我中原解放区,中央军委命令各根据地依照实际情况快速做出反击。

随后,中央军委做出部署,以刘邓大军为主力向徐州方向靠拢,威胁陇海路,粟裕华中野战军以及陈毅山东野战军在各自区域牵制敌军,以协同策应刘邓。

粟裕任华中野战军司令员,下辖王必成、陶勇、姬鹏飞和张震四个纵队。粟裕充分发挥了他超强的军事指挥才能,以区区3万兵力,对阵李默庵12万大军,结果七战七捷,重创李默庵。

可是陈毅带领着山东野战军七万余精锐部队,却未能取得战果,反而被薛岳、张灵甫追着打,最后连累华中野战军丢失了两淮。这让华中局极为恼怒,于是联名向中央军委发出密电,建议陈毅交出军事指挥权,由粟裕来全权指挥。

按照当时山野和中野的计划,陈毅应率大部队火速南下,攻克泗县,粟裕已经取得两淮。两军协同配合可以将薛岳桂系9万余主力歼灭。

但是,陈毅调集了22个团进攻仅有2个桂系团把守的泗县,最终不但没有拿下,反而损失惨重。

从事后的分析来看,陈毅犯了轻敌的错误。泗县是战略要地,但是薛岳却只放了两个团守卫。兵法云:十则围之。陈毅以22个团打2个团,自认为手到擒来。

我军作战的传统向来是集中优势兵力攻击敌之薄弱。但是陈毅似乎没有领会其中精髓,22个团围了泗县,但实际上部署非常松散。

陈毅的部署是,抽调16个团分散在四周准备阻击援军,而真正攻打泗县的只有6个团。

如此安排受到了华中局的质疑,但是陈毅独断专行,认为胜券在握。

此外,泗县地处平原,四周皆为开阔地带,不利于步兵强行攻城。薛岳被称为“国军战神”,是排兵布阵的行家里手,他敢只留两个团在泗县,绝对不是狂妄自大。因为这两个团是主力精锐,战斗力极其强悍,并且配备了大量的美式重武器。

再加上泗县城防工事极为坚固,山东野战军事实上并不占优势。

中央军委也注意到了泗县方面的情况,特意发来电报提醒陈毅,不要操之过急。但是陈毅是个急性子,并且脾气暴躁,他认准了的事情,就很难再听取其他意见。

当6个团刚刚在制定地点集结完毕,陈毅就急不可耐地下令强攻。指挥部认为,按照计划,攻坚战应该等炮兵就位之后再开始攻击。可是陈毅等不及,直接下令步兵冲锋,结果山东野战军损失惨重。

并且,当时突然遇到大暴雨,泗县发生洪水,根本不利于作战。连中央军委也认为应该推迟进攻,但是陈毅却执意要按照战前计划执行,强令部队涉水进攻。这种性格也让所有指挥员感到懊恼,临阵指挥不知权变,是为兵家大忌。

很快,山野攻击泗县不利,伤亡惨重,陈毅只能紧急下令撤退。

山野匆忙北撤,被薛岳抓住机会,命令张灵甫整编七十四师火速追击,趁机攻占两淮。

原本粟裕方面已经取得两淮,哪怕陈毅那边拿不下泗县,只要挡住张灵甫也可以为华野提供侧翼保护。

但是陈毅撤了,张灵甫直接对准了粟裕的两淮,华中野战军匆忙迎战,硬碰硬,我军根本不是七十四师的对手,仅仅几天,两淮保卫战宣告失败。

在保卫淮阴的时候,粟裕向山野求援,陈毅派2纵南下驰援,但是途中陈毅又命令2纵也支援受到桂系进攻的61团,结果未能按预定时间抵达淮阴。

结果,张灵甫抓住时机发动夜袭,一举拿下淮阴,粟裕被迫撤兵。

两淮失守之后,华中局进行了总结,认为这一仗打得实在窝囊,原本大好的局面因为一个小小的泗县,竟然满盘皆输。而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陈毅固执己见,听不进建议,连中央军委的提醒也熟视无睹,最终导致了这场失败。

因此,曾山、邓子恢和张鼎丞联名向中央军委发电,详细分析了此战失利的原因,也直言不讳地指出了陈毅在军事指挥上的重大缺陷。并建议由粟裕负责全面军事指挥。

中央军委遂开始讨论中原解放区作战结构的问题,最终在淮海战役时组成总前委,由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任常委,粟裕、谭震林任委员,但粟裕实际担任总指挥的角色,而刘邓和陈毅则负责两大野战军之间的协同配合,为粟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尽管陈毅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些重大错误,但是性格耿直固执的陈老总,在面对错误的时候,能够虚心对待,对于同志们的批评能够认真检讨。并且后来还主动推荐粟裕担任军事指挥,这样的胸怀,值得后人赞扬和学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