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青春| 《薪火新途•红色AI+》②打卡新四军纪念馆
创始人
2025-07-06 09:02:06
0

【编者按】12月3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盐城市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他强调,新四军的历史充分说明,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薪火新途•红色AI+》全媒体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2集《烽火青春》,AI数字人导游“小新”带着大家打卡新四军纪念馆这座历史丰碑。

小新在新四军纪念馆里参观

“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

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后,毛泽东主席亲自执笔起草了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1941年1月25日,1000多名新四军指战员和各界代表在盐城隆重举行新四军军部重建大会,历经磨难的新四军,从此独立自主地肩负起华中敌后抗战的重任。

纪念馆内超过万件的展品,向世人诉说着这支铁的新四军英勇战斗、一往无前、可歌可泣的奋斗征程。AI导游“小新”在这当中关注到了两件很是特别的展陈。

传奇自行车

那年18岁的她勇敢机智

和“无声战友”一起经受生死考验

在位于盐城的新四军纪念馆里,有一辆极富传奇色彩的自行车。这辆“满”字牌自行车,是日军侵占东三省后由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满铁)制造,也是新四军众多战利品之一。当年凭借着勇敢机智缴获这辆自行车的,是一位年仅18岁的新四军女战士——李春华。

李春华原名李恒甫,1925年出生于响水镇上兴村。1943年初夏的一天,侵华日军第12旅团情报士官佐田雅人,骑着自行车带着7名士兵出来搜寻情报,被李春华等人伏击。

“我决定趁日军只顾着抢东西的时机,把他们的子弹袋抢过来。在开抢之前,我突然改变了主意,让他们几个抢子弹袋,我去抢日军的一辆自行车。”李春华接受采访时回忆道。

后来,这辆自行车就作为战利品,由上级分配给李春华使用,也成了她送弹药、运文件、探情报的“无声战友”。她用这辆自行车运送给养、传递情报,甚至驮运伤病员,“我骑它的时候跟走路一样,双手撒把打枪都可以。”

李春华和她的“无声战友”经受了生死考验,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辆自行车,伴随着李春华战斗、工作、生活了40多年。1986年,已在北京离休的李春华,将自行车郑重地捐赠给了家乡。2012年这辆自行车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也是新四军纪念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王海纹旧照AI上色

一件旗袍诉说红色芳华

如花般的她生命永远定格在17岁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为了培养文化艺术人才,新四军在盐城创办“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简称“华中鲁艺”),吸引了全国各地进步青年奔赴盐城。出生于上海、家境殷实的王海纹就是其中一员。

王海纹,原名俞中和,读书期间,她在大姐俞启英(化名王海波,中共地下党员)影响下走出校门参加社会活动,并逐步展现出戏剧才能。后经中共地下党员介绍,王海纹进入华中鲁艺戏剧系学习,成为一名新四军文艺战士。安顿下来的王海纹,给家里寄出了一封信,“抗战虽苦,但能同华中鲁艺的师长们共同抗击敌人,女儿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1941年7月,日、伪军集结1.7万余人,发动了对盐阜地区的大“扫荡”。鲁艺师生奉命随军部转移,7月23日的深夜,刚行至建湖北秦庄一带,遭到了日、伪军的包围。为了不落入敌人的魔爪,王海纹等7位女同学及一位女记者,宁死不屈,毅然投河殉国。这个像花儿一样的女孩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7岁。

在华中鲁艺期间,王海纹一共寄回家两封信,此后便音信全无。直到1986年,王海纹的姐姐俞启英在上海与新四军纪念馆的同志偶遇,才得知王海纹牺牲的消息。之后俞启英特意将妹妹生前最喜欢的一件旗袍和镶有海纹头像的戒指带来盐城,捐赠给了新四军纪念馆。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多方努力,2022年民政部颁发了王海纹的烈士证明书。

文物静默无声,却镌刻着烽火青春。铁的新四军和一代代青年人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永存!

红色文物导览

新四军纪念馆还有这些珍贵文物

新四军佩章

新四军从1937年建军,到1947年1月撤销番号,在10年间曾使用过多种佩章,其中“N4A”字样的蓝白佩章最为人们熟悉。N是英文New(意为“新”)的开头字母,4(代表中文“四”字),A为英文军队(Army)的开头字母(也是军的代号)。这个臂章的图案也镶嵌在主馆建筑正门中央。

黄克诚使用的绑腿

“这已被评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宋钰告诉记者,其实绑腿的作用非常多。战士们长期行走,在行军打仗过程中绑上绑腿,可以有效地防止静脉曲张,并且在骨折受伤时可以将其作为绷带使用,平时还能防止蚊虫叮咬等。

宋公碑

宋公碑

在新四军纪念馆内,一块近两米高的石碑、570字的碑文,记录了80多年前的一项伟大“民生工程”——宋公堤。长期以来,盐城北部沿海民众饱受大海潮和海啸侵袭之灾。1940年10月,共产党员、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察看民情后,下定决心修筑海堤,以保护民众生命财产。1941年5月15日,修堤工程顺利开工。新四军三师官兵与盐阜区、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的党员干部利用战争间隙,带领上万民众争分夺秒修筑海堤。7月31日,工程终于全线竣工。第二天,一场特大海啸突然来袭,水位比1939年的大海啸还高出20厘米,时间也延长20分钟。新堤屡经冲击却岿然不动。沿海居民万众欢腾,大家带着感恩之心,效法“范公堤”的命名方式,将大堤命名为“宋公堤”。时任阜宁县参议会副参议长、著名士绅杨芷江为此撰写《宋公堤记》,并勒石立碑,作永久纪念。如今,“宋公纪功碑”被评定为国家二级文物,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一心为民、造福百姓”不朽初心的见证。

采用AI数字人同框技术,让“小新”和新四军纪念馆讲解员宋钰对话

在跟着“小新”走进新四军纪念馆时,你发现了新的亮点吗?《薪火新途•红色AI+》第2集视频中,我们创新采用了AI数字人同框技术。

传统AI视频最大的缺点是只能重绘整个视频画面,导致在介绍历史文物的时候,被重绘的历史资料和物件会存在不严谨之处,扬子晚报AI工作室成功克服了这一难题,精确地把动漫数字人和背景分离开。同时,AI视频不但让数字人能进行“发电报”类的场景互动,还首创能让数字人和真人讲解员同框交流与互动的技术,连接不同次元,未来甚至能做到一场跨越古今的交谈。

本集视频还采用了AI老照片修复重绘技术:在传统修复老照片的技术基础上,保留画面原内容不被影响的前提下用AI进行重绘,巧妙补缺历史原画面里缺失的部分,还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动态化处理,让画面重获新生。

策划:刘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薛蓓

视频:朱君贤 卢婧 李雪琪 唐嘉钰

设计:肖甜

校对:李海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你... 关于夏朝的问题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夏朝确实是存在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为什么?因为史书...
原创 邓... #优质作者榜# 1977年,邓公复出主持工作,之后他接连和几位老部下见了面,其中也包括陈锡联,然而,...
原创 1...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联合阎锡山、李宗仁等向蒋介石发起反攻。 无奈阎锡山援军不及时,且蒋介...
原创 刘... 刘备伐吴,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只有一个原因? 只有一个原因,诸葛亮在后方的职位和能力无人可以取代。刘备...
原创 黄... 黄克诚这样评价彭德怀: “性格刚强,遇事不能容忍,不大适应社会的复杂性,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原创 洪... 国初诸大政,皆定自太祖、太宗朝。世谓承畴实成之,诬矣。承畴再出经略,江南、湖广以逮滇、黔,皆所勘定;...
原创 详... 说起蒋介石的侍从室,大体会有这样几个印象:神秘、权力大、军机要枢。 这些描述都没有错,但如果只看字面...
原创 长... 这部书的第一章名为“突出重围”。 书中出现的第一个时间是“1934年10月7日上午9时”;第一个人物...
原创 粟... 1989年,中央军委评选出来了36位“中国当代军事家”,粟裕便是其中一位。他从20岁加入共产党之后,...
原创 唐... 作者:青灯 在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并且有了一个独特景象,那就是皇帝不立皇后。 后期这些皇帝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