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什么会有“东潘凤,北道荣,南曹性,西吕布”这种说法?
创始人
2025-07-04 03:02:18
0

首先笔者表态,对这种说法,我也是第一次听说并看到。当时的感觉就是,一股无法抵挡的“混搭感”,让我怀疑自己看错了。

于是笔者又看了好几遍,最终确信的确是把《三国演义》中的潘凤、邢道荣、曹性和吕布相提并论了。

如今可以肯定的是,显然这种说法是套用了“东邪、西毒、南帝、北丐”的概念。但问题是,人家那四位都是平级的绝顶高手。可再看潘凤、邢道荣和曹性,无论是战绩武功,还是对三国的影响力,都没法跟吕布相比。

所以这就只能另辟蹊径,努力开脑洞了,因此就要先了解一下这四人。

潘凤:《三国演义》最著名的龙套,他老大韩馥的一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瞬间就让十八路诸侯们,都燃起了无限希望。然而却是潘凤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

这就是潘凤,在演义中连一句台词都没说,只留下了一个“潘凤手提大斧上马”的华丽背影。

虽如今不断有人表示:其实潘凤很牛,别说华雄了,就是吕布也不再话下,之所以这么快就被华雄杀了,是因他太轻敌。但既然潘凤这么牛,为啥演义中,只给了他一个“手提大斧上马”的背影呢?这根本不科学!

邢道荣:是在赤壁之战后,刘备和诸葛亮攻打零陵时遇到的敌方大将,先是被诸葛亮设计活捉,然后他立刻投降,并指天跺地的表示:我回去后,保证当好内应。

于是诸葛亮放了他,可邢道荣回来后就变了脸,想将计就计干掉诸葛亮,哪料反被诸葛亮将计就计了,最终被赵云一枪杀于马下。邢道荣的三国之路,也就到此收场了。

显然邢道荣比潘凤强,起码有台词,露了好几次脸,最终死于赵云手下也算不亏。尤其需要关注的是,邢道荣敢跟诸葛亮斗心眼!

曹性:他是吕布手下的将领,在演义中最惊艳的表现是,一箭射中了夏侯惇的眼睛,然后就被独眼夏侯惇给杀了!曹性谢幕!

曹性从战绩上看,可谓是又进了一大步,别管怎样,他险些杀掉夏侯惇,这就是人家的战绩!

吕布:咱就不细说了,因为太熟悉了,笔者概括了一下吕布在演义中的一生,他有“三可”。所谓:战绩可赞,恋爱可圈,死得可怜!

那么这四位有啥关联性呢,以至于都被相提并论?笔者看了半天,却只能看出来了,这四位的死法都太有警示意义了。

潘凤,是“吹牛吹死”的,倘若他老大韩馥不替他吹牛,潘凤也就不会在演义中只留下一个华丽背影。所谓:吹牛不可怕,就怕这牛吹得连自己都信了!

邢道荣,是“自信过度而死”,诸葛亮攻打零陵时已经威震三国了,可他却还敢跟诸葛亮斗心眼,可惜却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因而被杀。所谓:自信很可贵,但过度自信却是要不得。

曹性,是“高兴死得”,夏侯惇三国中的大腕,却被他一箭射中眼睛,下一步只要能杀掉夏侯惇,那么曹性也就成名江湖了。可惜他只顾高兴却了,却忘了“困兽犹斗”,因而被夏侯惇杀掉。所谓:差一步都到不了罗马,越在胜利前越是危险,教训深刻!

吕布,是“求人求死的”,本来在演义中,曹操已经对他有了不杀之心,结果他非作死去求刘备,结果被刘备的一句“曹老大,千万别忘了丁原和董卓”,于是吕布被杀了。正所谓,求人不如求己,说来说去还是自己最可靠!

这大概是“东潘凤,北道荣,南曹性,西吕布”能相提并论的初衷吧,起码笔者是这么认为!至于别人还有何高论,也不妨一说,也算是对《三国演义》的一种新奇解读吧。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大... 明建国伊始,便着手构建一系列的国家制度,监察弹劾制度亦为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明初诸帝对官员的纠察极其...
原创 太... 朱标,至正十五年(1355年)出生,朱元璋称吴王,朱标即立为世子。洪武元年(1368年)十三岁的朱标...
原创 忽... 阿合马早期非常得忽必烈信任,大事小事都委托于他。后来他被朝中另一个大臣王著等人设计刺死后,忽必烈非常...
原创 南... 北朝后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加上南方的梁朝,三国对峙,历史从此进入了“后三国”时代。期间,北方的...
在幕起幕落间,与原著再相逢 文... 文学作品的戏剧改编,一直是艺术领域的重要现象。文学作品作为剧目题材的有力补充,显示出舞台艺术对文学性...
原创 外... 关于我国的领土,在很多历史时期都是一个谜团。大家比较熟悉的是,元朝时期我国的领土面积横跨亚欧大陆,当...
原创 太... 韦后势力不容小觑,想要将其一举铲除,绝非易事,为了增加胜算的几率,李隆基很有必要得到太平公主的支持。...
原创 刘... 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后,将六国分别分封给自己的子嗣和宗亲。刘肥被封为齐王,建立齐国,封地七十三...
原创 原... 东汉帝国的刺史固然是一州的负责人,但法律规定的刺史权力很低,他只有向皇上检举不法的权力,不能对高官们...
原创 原...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 这句话其中的“三国”指的是曹魏、蜀汉、东吴三国鼎立时期,而“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