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太孙朱允炆的皇权之路,“削藩”过急反受其害,朱棣“靖难”崛起
创始人
2025-07-04 10:32:31
0

朱标,至正十五年(1355年)出生,朱元璋称吴王,朱标即立为世子。洪武元年(1368年)十三岁的朱标被立为皇太子,甫一出世朱标便被赐予了厚望,朱元璋曾教导朱标“仁、明、勤、断”,接班人位置可以说稳固无疑。

然而,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三十八岁的朱标风寒病逝,十六岁的嫡长孙朱允炆因此被立为皇太孙,即此后的建文帝。幼主当政、叔父强势,自然而然便有了矛盾与冲突,此后的急迫削藩更是给了燕王朱棣不得不发动“靖难”以夺权。

明初的藩王权势颇重,当时尚有北元残余,而将领手握重兵又不受朱元璋信任,因此朱元璋认为还是自家子孙坐镇边境保卫国都的妥当。事实上,洪武末年朱元璋便看出了藩王们对于幼主的不屑,朱允炆问道:“以德争取,以礼约束,实在不行再削藩更换封地,兴兵讨伐乃迫不得已。”可以说,皇太孙的应答得到了朱元璋的认可,然而说是一回事,甫一即位朱允炆便迫不及待的削藩了。

朱允炆与父亲朱标同样为书生性格,提倡以仁义治国,或许不符合打天下的创业君主形象,但守成却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还有朝臣辅佐。

朱棣受封燕王时不过十岁,且此时北元势力残余,燕王朱棣可节制驻地大将,且多次参与战斗拥有着从小锻炼的军事能力。不过,这种分封之制实际上对中央政府有着极大隐患,此后便是明证,翰林院叶伯巨因此以西汉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为教训劝谏朱元璋,结果叶伯巨反被投入牢狱。

如若太子朱标仍在世,或许还镇得住这些兄弟们,可惜皇太孙还尚无此威望。事实上,晚年的朱元璋已经有了藩王尾大不掉的察觉,因此遗诏不准藩王奉丧。

朱元璋死后的洪武三十一年七月至次年六月,周、湘、齐、代、岷五位藩王就被夺爵废职,该关的关该流放的流放,一时间藩王人心惶惶。朱元璋身死道消,朱允炆便在亲信齐泰、黄子澄的“歪主意”下实行了削藩,且手段过度,完全违背了此前的应答之词。削藩一事是对的,此后的朱棣也执行过,可也得循序渐进。且一旦执行应当“擒贼先擒王”,实力大的燕王不敢动,却给了他时间积聚实力。

燕王得以喘息,旋即发动“靖难之役”,而朱元璋为消除将领隐患而大杀功臣,使得朱允炆得力大将少了些许。事实上,朱允炆是有很大胜算可言的。毕竟正统拥有着庞大资源,而燕王只坐镇燕地,且军事实力是燕王的数倍。

这一场战役打了四年之久,也就是说朱棣大军并非传说中的连战连胜,事实上一有胜算朱允炆便派上亲信,一有劣势即派上得力将领,阵前频繁换帅便是大忌。此外,朱允炆以仁治国于是给了朱棣“免死金牌”,下旨“勿伤叔父”,给了朱棣几次逃脱机会。

四年“靖难之役”丢了建文帝皇位,下落不明生死不知,也给了明初好不容易恢复的社会经济再一次受到了破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成为亚洲第一甚至世界第一强国的存在,因此在国力强盛之时中国...
原创 咸... 世人皆知慈禧,却鲜少闻慈安。 世人皆恨慈禧独断专行,却少知慈安为慈禧所忌惮。 慈安与慈禧,她们同年选...
原创 清... ——【·前言·】——» 在古代,人口问题一直是至关重要的议题。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口的增长,各个朝代...
原创 民... 兵荒马乱事事乱,民国时期,没有几个人能高枕无忧。今天要说的是一件“小事”,但看到结局后,你多少会有一...
原创 如... 前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让人津津乐道的贪官,想必非和珅莫属。这位出身书香门第、曾经清正廉明的官员...
原创 和... 和珅,这位满族官员可真不简单,横跨乾隆和嘉庆两个皇帝时代,竟然在朝廷里混了整整30年!他用各种办法捞...
乾隆去世后被儿子嘉庆上庙号为高...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乾隆皇帝弘历在养心殿去世,乾隆去世当夜,他的...
原创 民... 1958年的某一天,一个乞丐在路上颤颤巍巍,他已经多日未进食,这时候别说是大白馒头了,就是剩饭剩菜就...
原创 清... 清朝对中国的最大贡献是什么?处长认为应该从消极和积极两个层面来看。消极的方面归纳概括起来有“辫子戏”...
原创 民... 民国之乱,土匪就是一大特色。今天说两个老百姓的真实回忆,看看那个时代普通人生存的艰难。 胡腾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