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大清国经历两百多年的风光最后被迫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道光年间清朝的国门由于鸦片战争而被打开,此后列强纷纷侵略我华夏大地。外有灭国之患,内有叛乱之忧。在咸丰皇帝驾崩以后,慈禧太后跟弈訢开始发动政变,此时的同治皇帝还是一个小孩,最后大权还是落入了慈禧太后的手中,国家陷入了危亡。
我们今天来看看慈禧太后到底有多荒唐。就拿她跟曾国藩的事例来说吧。曾国藩在1852年离开了京城,17年后由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的召见重新回到宫中。在这之前,曾国藩有着大大小小的功绩。在他回到家乡因为太平天国运动,他组建了自己的湘军,就是这样一支军队,在太平天国后期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强敌,最终也稳固了清朝的统治。
终于在1864年攻克了太平天国的都城,因为清朝末期出现了很多农民起义,所以不到两年他又去平定捻军。而且曾国藩的事务还是比较繁忙的,在平定内乱的时候他还要兴办洋务运动。到了四年后他终于得到了召见,这才回到了他久别17年的京城。但是慈禧太后见了曾国藩并没有询问什么有建设意义的问题。
如果说慈禧是第二个武则天,那么显然武则天比起慈禧对国家的贡献大的多了。慈禧说白了就是一个掌握着权力只为自己想,不为国家做事的窃国大盗。大清几百年的风光也算是毁在了慈禧太后的手中。虽然大臣们都很想将慈禧赶下台,但是慈禧毕竟有弈訢的支持,所以公卿大臣们也拿他没办法,到后来慈禧太后将弈訢杀死,独自掌权。
曾国藩进入都城以后就去了贤良寺,这也是封疆大吏面见皇帝时的居住场所。到了第二天,曾国藩就直接进宫面见皇帝和慈禧,慈安两位太后。曾国藩进入大殿非常震惊,他看见:皇帝向西坐,慈禧和慈安两个太后垂帘听政,慈安太后在南边,而慈禧在北边,古人的座次是有深意的,大家可以自行查阅资料就知道曾国藩为什么会震惊了。
曾国藩很遵循礼节,刚进大殿就立刻跪下请安。他不仅给皇帝请安,同时对两个太后也是彬彬有礼,显示出封疆大吏的风范。在满清的制度下,汉人大臣对皇帝自称“臣”,而满族大臣必须对皇帝称“奴才”,这点细节曾国藩也是注意到了,所以在礼节上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也没有混淆二者的区别。
慈禧太后知道曾国藩组建湘军,所以对曾国藩裁撤湘军这件事非常关心。曾国藩叩头结束后,跪在垫子上准备接受慈禧太后的问答。慈禧太后问:勇兵都撤完了吗?曾国藩说:全部遣散了。慈禧问:裁撤的士兵哪儿的比较多呀?曾国藩说:安徽的。慈禧问:撤兵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难处?安静吗?曾国藩说:安静安静,裁军之路一路顺风呢。
问完这个这俩人就开始了聊天。慈禧问:你出京多少年了?曾国藩说:我在京城外已经待了17年了。慈禧问:你在外面打仗有多少年?曾国藩说:以前自己组建军队去抵抗起义军,这两年深受皇恩就在江南做起了官。慈禧问:我记得你以前在礼部,那你总共待了多少年呀?曾国藩说:臣从道光年间一直到咸丰年间就一直在礼部,总共有四年。
结语:慈禧太后随后就将曾国藩调任,让他做直隶总督,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他训练士兵,守卫京城的安全。慈禧说:你要好好练兵。曾国藩说:臣的才能达不到要求,应该是训练不出来,慈禧太后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看到这里我们应该看出了曾国藩的失望,他以为慈禧太后会提出什么有建设性的问题,没想到就是平平淡淡,琐碎的小事,说到这里也算是对慈禧太后的一种讽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