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原本姓姬,并不姓项,名叫籍,字羽。 当他在乌江兵败之时,其实并非完全没有其他出路,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自刎。人们不禁疑问:他为何会作出这样的决定?又为何要亲手割下虞姬的头颅?那一刻,他的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呢?
先来说说割虞姬头的事情。多数人的解释是,项羽重情重义,他想要让自己心爱的女人能够安息,得以体面地被安葬。 项羽对虞姬的爱毋庸置疑,而且这份感情甚至比史书中记载的还要深厚。若是他真成了天下之主,恐怕也会因为过于痴情,而成为一个沉溺于美人、失于江山的昏君。试想,堂堂西楚霸王、叱咤风云一世的英雄,怎能忍受自己的挚爱落入敌人刘邦之手?他宁可让虞姬死,也不愿她被侮辱。在他看来,这既是出于情义,也是一种极强的占有欲,只是被后世人美化为重情重义。 当时的项羽,其实除了自刎之外,还有机会逃生。他完全可以渡过乌江,回到江东老家,重新整顿势力,重整旗鼓。若是那样做,未来鹿死谁手,仍未可知,刘邦未必能稳坐皇位。然而,项羽最终并没有选择生路,他毅然选择了自杀。那么,他心中到底是怎样的挣扎与思量?一是,他自视为天下闻名的西楚霸王,如今却被刘邦这个曾经的小人物逼得节节败退,狼狈逃窜,已经颜面尽失,再回江东实在抬不起头。 二是,就算真回去了,又该如何向江东父老交代?说是回来整顿再战?可手下的江东子弟几乎全军覆没,他们的父母妻儿又该如何面对?这种耻辱与愧疚,他根本无力承受。 三是,项羽自幼受宁死不屈的精神影响极深,他若再苟且逃生,怕是后世再也不会称他西楚霸王,而会讥笑他是西楚虾爬。如此辱名,他断然不能接受。 四是,退一步讲,就算想渡乌江,又谈何容易?此时没有船只,而他又不会游泳。若真落入江中溺死,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比战死更丢脸。 他反复思量之后,终于明白自己已无路可走。既然如此,那就干脆以死明志吧。心一横,提剑自刎,用生命维护了自己最后的尊严,也由此成就了千古流传的英雄之名。或许连项羽自己都没有想到,这一死,竟让他成为后人永远敬仰与惋惜的传奇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