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汉初年,为了探讨秦朝政治的得失,一位著名的士人贾谊写下了《过秦论》,其中提到了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等人物。后世称这八人为东方六国八名将。在这八人之中,赵奢之所以能够名列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在阏与一战中立下赫赫战功。除此之外,赵奢的军事成就并不突出,他的出色之处更多体现在他文武双全。虽然名声不显,但他一方面因为出战机会较少,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的儿子赵括的失败,影响了赵奢的声誉。
赵奢并不是一个出生于军营的职业军人,而是一位税务官员,专门负责收租和管理田产。赵奢因为严格按照法律处理税务问题,曾杀死了赵国相府的九名管事人员。这一举动引起了赵国宗室成员平原君赵胜的注意,他对赵奢的果敢表示赞赏,并将他推荐给赵王,负责全国的赋税事务。赵奢在此后成功转型,成为了一名敢于决断、勇敢作战的武将。在伐齐的战争中,他展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最终在阏与一战中声名鹊起,获得了马服君的封号。可惜的是,由于出战机会较少,他的军事生涯未能更为辉煌。 赵奢的具体生卒年不详,他生活在赵惠文王和武孝成王时期,正是赵国的盛世时期。公元前280年,赵奢第一次出征,受命率军攻伐齐国。这次出征彻底改变了赵奢的命运。作为主将,赵奢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不贪图私利,甚至将赵王给予他的赏赐分发给了普通士兵。曹操对此深感钦佩,曾评价说:赵奢为将,受财千金,一朝散之,故能济成大功,永世流声。吾读其文,未尝不慕其为人也。他首次领兵就取得了显著的胜利。 赵奢成名的战役是阏与之战。历史记载对此并不详尽,仅在《史记·赵世家》中提到,公元前270年,秦国攻打韩国的阏与城,韩国根本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只能请求赵国援助。赵国名将廉颇认为,援军的路途遥远且艰险,不易取胜。赵王征询赵奢的意见,赵奢却信心十足地表示,虽然路途艰险,但这场战斗还是能够打赢的。他比喻道:这就像两只老鼠在狭窄的洞中争斗,谁更勇敢、速度更快,谁就能取胜!这一句话后来成为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名言。 赵惠文王信任赵奢,立即派遣他率军救援阏与。赵奢向赵王请示说:战争充满变化,恳请大王不要干预我的行动,我必定能够战胜敌人,立下赫赫战功!赵王同意了赵奢的请求。赵奢出兵后,得知秦军采取了两路进攻的战略,一路主力进攻阏与,一路偏师驻守在武安西边,威胁着赵国的都城邯郸,令赵国陷入两难境地。赵奢决定以计制敌,采取先示弱、再突然袭击的策略,主动撤退到阏与城内,诱使秦军进攻。然后,赵奢与阏与守军夹击秦军,最终击败了秦军,造成敌军重大损失。此次战役,赵奢凭借巧妙的计谋,出其不意地击溃了秦军,堪称一场经典的以弱胜强的战斗。阏与之战的胜利完全出乎所有人意料。秦国当时在与六国的战争中,几乎是所向披靡,强大无比,而赵奢却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官,曾经只是负责收税的官员,突然带兵打败了强大的秦军,这在当时是令人惊讶的壮举。赵奢在战后迅速崭露头角,秦军也因此对赵国保持了几年的敬畏。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赵奢的军事生涯并未因此而迎来更多的机会。阏与之战后,他再也没有机会出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赵奢无法继续担任主帅,至今没有明确的历史记载。 尽管赵奢此后再未出战,他在病重时却展现了非凡的远见。当他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时,便告诫妻子:如果我死后,赵括被任命为将军,那么赵国必定会败北!这位父亲对自己儿子的深刻失望,让人感到痛心。幸亏赵奢的妻子听从了他的预言,当赵括被任命为将军后,她及时提醒了赵王,若赵括打败仗,自己将全力保全赵家免受牵连。最终,赵括果然败北,而赵奢的家族避免了遭受更大的损失。 由于赵括的失败,赵奢的后人深感耻辱,因此他们改姓为马服氏,后简化为马姓。这一变更,也象征着赵奢家族的一种遗憾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