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专家在太监墓里发现一行字,改写世界历史,让外国学者恨得牙痒痒
创始人
2025-06-30 11:31:56
0

文/印象历史品读

专家在太监墓里发现一行字,改写世界历史,让外国学者恨得牙痒痒

今天来给大家讲一个关于考古的故事。众所周知,自从有了文字,人们就便开始记录历史,记录着他们身边发生的事或者物。正是由于这些历史的存在,我们才会想着发愤图强,慎言慎行,想要去做出一番事业。但是很多时候,外国的一些学者不相信我们的史书记载,常常各国国家的学者们会有一些争辩。

今天小印讲的这个事儿就是我们的学者通过考古发现,狠狠的打了外国学者的脸的一回事儿。

这是和明朝有关,其实在明朝有很多个谜团,可能是历史遗失,也可能是人为掩盖,比如天启年间王恭厂的大爆炸,建文帝朱允文的下落,以及崇祯太子究竟是真是假的等案子。

但这些都是我们看不到的,历史没有太大的争议,只是说大家猜测的结果,说起明朝最大的争议,就是郑和下西洋了,因为这不仅关系着我国考古,历史的进展,更关系着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因为它涉及到一点是15世纪时中西方海上军事力量的孰强孰弱的问题,大家都想争口气。

按理说,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公认的事实,郑和下西洋整个路程中的周边国家应该都有记录,为什么会有争议呢?争议的其实并不是郑和下西洋这个事件,而是郑和船队里的宝船,根据史书记载,船队大者长44丈4尺、阔18丈;中者长37丈,阔15丈,也就是说大船长137.72米、宽56.34米。

这样的话,很多外国的学者都会产生质疑,一个用木质结构的船,怎么可能会有这种长度,而且即使打造出来这种长度的船,以当时的科技发展的程度来说,人力如何才能操纵这么大的船,还要在海上航行,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说1416年,英国建造的1400吨排水量的卡拉克船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明朝郑和下西洋的宝船只不过是神话传说而已。

其实为了反驳西方学者的问题,如果我们能拿出明朝当年造宝船的图纸或者说文字描述,都可以证明,但不幸的是,关于郑和下西洋的整套资料,都被人为损毁了,至于是谁损毁的,我们也就不得而知了。

就这样,我们被西方的学者针对嘲笑了很多年,直到我们发现了明朝一位太监的陵墓,里面的一样东西,将西方学者的质疑狠狠击碎。

这位太监名叫洪宝,当时他全程参与了郑和下西洋的活动。洪宝的墓葬被多次盗取,里面的陪葬品早就不复存在了,但是专家在他墓里的碑文上,发现了记载主人生平的文字,确认了他的身份,而里面的一行字,则是证明了明朝的宝船的尺寸。上面写着”充副使,统领军士,乘大福等号五千料巨舶“。

这段记载,也就证实了史书里面记载的郑和宝船的长宽是正确可靠的,所以当时的专家学者发现了这段文字后,曾激动的说,这下那些老外终于可以闭嘴了。

亲爱的观众老爷,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上海千鉴汇珍艺术品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邓海军,注册资本700万人民币,...
原创 张... 张辽和张郃都是曹魏五子良将,也都是降将出身,张辽之前从吕布,在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
原创 总... 在有据可查的历史中,开国总理当着各国记者的面发火,并且愤怒地陈述观点,有且仅有一次:在抗美援朝战争前...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 药师佛、阿弥陀佛与真武大帝铜造像 大同市博物馆巡礼之四 钧魂分享 钧魂:青铜专业委员会会员 爱好古陶...
原创 宋... 转眼间,冬天就到来了,全国各地想必都开始开始降温了, 尤其是北方一些城市,甚至已经开始供暖了。 对于...
原创 南... 南宋的“归正人制度”及宋金二次议和的“南人归南北人归北”造成了南北百年隔阂,也是明朝建立前南北不相融...
原创 唐... 元载,字公辅,生于今陕西凤翔县,是中国唐朝中期一位极具争议的政治人物。他的生涯堪称一部从底层奋斗至权...
原创 助... 2010年12月13日,是南京沦陷73周年的日子,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到了一批抗日战争...
原创 德... 徐奋鹏在《古今治统》(可与《资治通鉴》相毗美的史学巨著)记载:“子龙不特浑身是胆。殆浑身是智。为三分...
弼马温是个技术岗位,齐天大圣原... “末等。这样官儿,最低最小,只可与他看马。似堂尊到任之后,这等殷勤,喂得马肥,只落得道声好字;如稍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