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北宋初期四川地区的货币供应
与交子诞生原因再探
姜锡东 李金闯
《宋交子铜版》拓片及题跋(资料图片)
交子产生于北宋的川蜀地区,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以往研究讨论交子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种意见:一是钱重说,指铁钱沉重携带不便导致交子产生;二是钱荒说,指农民起义导致铁钱停铸,铁钱供应不足导致交子产生。从宋代开始就有不同的记载,近现代学者依据不同的文献记载结合货币理论形成了不同的认识。持钱重说观点的学者有加藤繁、彭信威和贾大泉等,往往举景德大铁钱和祥符大铁钱沉重不便携带的例子。郭正忠指出:交子诞生前,大铁钱还没有铸造。交子的产生与小铁钱有关,与大铁钱没有关系,“铁钱的不便,曾诱发了纸币的出现,——这样一般地说,是正确的。大铁钱和中铁钱的不便携带,使交子应运而生;——这样具体地说,则是错误的”。持钱少说的学者,多依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和《宋史》的记载,举证“自李顺作乱,遂罢铸,民间钱益少,私以交子为市”。反对者则提出,如果小铁钱供应不足,则会升值,实际上在持续贬值,说明此说不成立。
围绕交子产生的原因,学界至少提出五种意见,包括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相关因素等,1995年《交子研究评述》、2004年《两宋纸币研究综述》、2006年《世界第一张纸币“官交子”诞生地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等对不同时间段代表性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汇总梳理。2006年至今又有多篇研究成果,总体来看认识在不断深化,结论在逐步完善。但是,现有成果从不同视角看问题得出不同结论,缺少将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同时一些细节问题仍然不够清晰,对币值级差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详细考察交子诞生前川蜀地区的货币流通状况,将货币的发展变化置于社会发展变化的的大环境中进行综合分析,探究各种因素的影响,对以往研究做一些细节补充,并立足于币值级差视角对交子产生的原因进行再探究。
一、北宋初期四川地区的货币供应和存在的问题
(一)财富掠夺导致高价值货币缺位
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北宋攻占后蜀以后,执行经济掠夺政策。体现在货币政策方面则是官府用铁钱换易铜钱,将大量绢帛、白银和铜钱上供开封。原本川蜀地区铜铁钱兼行,白银和绢帛因价值高便于携带在大额度远途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