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 ,是清朝第四位皇帝 爱新觉罗·玄烨 的 年号 ,康,安宁;熙,兴盛,蕴万民康宁,天下熙盛之意,蒙古语为“平和宁静”。从1662年至1722年,共61年,是在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黄釉是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是宋代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始于宣德的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摇铃尊瓷器是清代非常少见的瓷器造型,摇铃尊瓷器是康熙时期御窑厂新创烧的瓷器器形,因为器形呈摇铃形,故俗称摇铃尊。
摇铃尊瓷器造型为直口,卷唇,长直颈,斜肩,长直腹,平底,卧足。清三代都有烧造摇铃尊瓷器,但是由于烧造难度大,所以摇铃尊烧制成功的几率不高,所以摇铃尊瓷器从创烧开始就比较少,所以非常珍贵。
摇铃作为一种具有民族风格的法器,成为了双方联系的纽带。康熙制作摇铃状(摇铃尊)的瓷器,既可以作为册封时候的法器,也可以当作礼物送给藏传佛教的高僧。可以说,摇铃尊在清朝对于加强民族团结方面,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清康熙 青花团花纹摇铃尊 故宫博物院馆藏
清朝是一个非常尴尬的朝代,虽然在武力上征服了中原民族,但是异族的身份一直让它们有一种“自卑”感。尤其清朝之前的朝代是明朝,明朝无论文化还是别的领域,在中国历代王朝均处于上游的位置。想要得到中原民族的认可,不可能只依靠武力,还要得到文化的认同。清朝统治者非常喜欢同明朝进行对比,在瓷器上也是如此。《清史稿》记载:“时(康熙)江西景德镇开御窑,源呈磁样数百种,参古今之式,运以新意,务储巧妙……及成,其精美过于明代诸窑。”
清朝在康熙朝的时候,几乎已经恢复明朝所有的瓷器样式,并且还有所创新。别的不好说,单从瓷器上来讲,清朝可能真的超越了明朝。摇铃尊看似一件造型普通的瓷器,但涉及工艺相当复杂。据分析,摇铃尊设计最大的难度在于其弧形或者筒形的线条。
整个器型的线条极富张力,再加上各种釉色的应用,烧制难度极大。摇铃尊称得上是康熙官窑里的稀世珍品,纵然雍正、乾隆等后世帝王也有所烧制,然而同康熙朝的摇铃尊比起来,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烧制的难度,决定了摇铃尊数量的稀少,这也使得摇铃尊在市场上非常珍惜。
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更多关于大清康熙年制黄釉刻绿地摇铃尊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