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西周疑案:“周烹齐哀公”,纪侯几句谮语,竟乱了齐国近半个世纪
创始人
2025-07-17 03:32:23
0

#历史开讲#

在西周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一桩轰动一时的大事——

周烹齐哀公

据多部古籍记载,周夷王在即位第三年,当着众诸侯的面,将齐哀公扔到鼎里活活煮死了。

这种情况出现在西周是很罕见的,

齐哀公是太公望的五世孙

,齐国的第五任国君,

他究竟犯了何等大罪引来杀身之祸?

史书无载,只说“纪侯谮之”,也就是

纪侯

陷害了齐哀公。

这就有些不同寻常了,

周初贵族不仅享有“刑不上大夫”、“八辟”的

刑罚特权

,按照《尚书·吕刑》的说法,他们甚至可以使用数量不等的铜,来为自己

赎刑,

除非是齐哀公做出了

危害周王朝统治根基

的罪行,否则不会沦落到同周初管叔一样的下场才是,何况齐国是周王朝镇守东方的一个重要封国,

为何周夷王

仅凭纪侯的谮言

,竟不顾周室与齐国的亲厚关系,就烹杀了齐哀公?

更奇怪的是,一个“谮”字说明哀公的

罪名是无中生有

的,

然而当哀公被烹杀时,齐国不仅无丝毫反抗举动,甚至也未敢对告密者纪侯施展报复,

直至春秋时期,纪国才为齐襄公所灭,

对此齐国人公羊高在《公羊传》中称赞说“

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是说

齐国历经九世

,总算是灭掉纪国复仇雪了耻........

这不免让人思考,难道

纪国在周王朝的地位要比齐国还要显赫

正所谓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驱动力,带着这些问题,和芜史一起来场时光探秘吧。

古老的纪国

纪国

,在甲骨文、金文中又作“己国”,

相传是炎帝之后,由东夷姜姓部落发展而来的,所在地大致在今山东寿光一带,

从寿光县北出土的纪国铜器及铭文来看,

纪国的历史很悠久

它不仅在商代已存在,还是个经济文化发展不亚于中原商王朝的方国。

此外从武丁时期甲骨卜辞中的“己中酒正”、“己贞”、“己侯蓺……死”等纪国的事迹来看,

古纪国的首领或为商王武丁任命的“酒正”(掌酒的生产与供给),且与商王朝关系十分密切,

但是到了殷商末期,古纪国叛殷投周,从而在周灭商之后

被周天子重封侯爵纪国

只是关于纪国的历史,传统文献上的记载少得可怜,

但纪国铜器的出土地点来推测,

西周中后期纪国

西起寿光,东至胶东半岛的莱阳、烟台,北临渤海,疆域不亚于齐国或鲁国,

可见

纪国在周初并不是一个孱弱的小诸侯国

然而,1951年山东黄县归城出土的八件东周“?器”,将本就模糊的纪国历史又推入一个新的谜雾之中。

?国又是怎么回事?

这也是个文献中除了“?,古国名”四字记载之外,再无任何踪影的神秘古国,

黄县八器出土后,不少学者都判断纪国和?国为同一国,

可这一观点广泛受到质疑,有学者认为

?国

是与武丁时期跟随

妇好

南征北战功勋卓著的“其”或“亚其”

,与纪国并不是一国,

但从1969年烟台

同出一墓

的两件铜器

“?侯鼎”和“己华父鼎”

来看,

无论纪国、?国是一国还是两国,都说明这两个古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反映出当时纪国的实力要比我们想象得强大,

并不是一个孤弱无助的东夷小国

我们向来都认为周初的齐国是周王朝东部的重要屏障,始封君太公望又是周朝的元勋和顶梁柱,

以征服者姿态出现的齐国,在周东地区当然会力压当地的原住民,

可从纪国零星的历史片段来看,

当时的纪国

可能要比作为“后来者”的齐国还要强大

,两国的实力又关乎纪国和齐国在周王室的影响力。

我们再回顾一下周初齐国的历史。

周初,被边缘化的齐国

武王灭商前后,太公望(姜尚)可谓功勋卓著,

用太史公的话说“

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

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师尚父谋居多

”,

因此,周初分封诸侯时,

第一个被分封的功臣便是太公望

,武王将他封在了营丘。

当时周王为了防止诸侯们不听王命,要求他们留下至亲男子在王室就职,

奇怪的是,周公和召公本人都留在了周室辅政、命自己的儿子代为就封,

太公望则相反,他在周公东征后,亲自前往营丘就封,反倒将长子吕伋留在了周室

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了,按理来说周朝新政刚刚建立不久,正是需要周公、太公、召公这“三公共同商讨治国大计的时刻,

太公望竟突然离周了......

若说周初统治者的势力远不及东土,太公望为了外孙周成王,亲自去镇守颇不太平的新疆域倒也不是不可能,

可更奇怪的是,周公摄政引起召公不满,作《君奭》劝勉召公与自己同心协力时,他在诰词中将

周文王“四友”

中的三人

闳夭、南宫括、散宜生

都点名赞颂了一遍,

唯独不提太公望

,以太公望“三公”之一的地位及功勋来说,应当是周公心目中的“模范代表”才是,为何周公只字不提呢,

是无意之举,还是有意为之?

君奭,在昔上帝割申劝宁王之德,其集于大命于厥躬?惟文王尚克修德和我有夏,亦惟有若虢叔,有若闳夭,有若散宜生,有若泰颠,有若南宫括。——周公旦《君奭》

结合太公望乃周成王外戚的身份来看,或许他在周公摄政期间受到了排挤,

离周是为了避开周公的锋芒

,亦或者是

周公有意将他排除在权力中心之外

总之,周公东征时“太师”是由周公本人亲自担任,而不是太公望,

太公望离开镐京后其长子吕伋(齐丁公)“嗣位”王官,具体职位不明,

到了周康王时期,

吕伋以虎贲氏也就是军事将领的身份

辅助康王,

但在周康王六年太公望病重吕伋回齐国继位后,齐国留在周王室的人员

又一次诡异的进行了调整

本来留在镐京辅佐周康王的吕伋的

嫡子吕季

,后来齐国为了

增加“人质”的分量

,又增派

庶长子吕衡

赴镐京相佐,

吕伋去世后,按理说

吕季

应回齐继位,不知何故他将君位让位于同母弟

吕得,自己则

继续留在周室兢兢业业地辅助天子,被封为太傅,位列三公。

吕衡则被康王派去卫国为官。

不过三代之后,不仅

吕季的后人在周室任职的情况不明

,就连齐国的第三任国君齐乙公

吕得、第四任国君

齐癸公吕慈母的事迹亦不详,

但从后来周室的“周公、召公”二公辅政这一既定的政治结构来看,太公望的后人不知在何时已被排挤出了“三公”之外,

影响力已大不如从前,

到了周夷王时期,齐国的第五任国君齐哀公不辰甚至落得个被烹杀的悲惨结局。

周夷王为何要烹杀齐哀公?

在周初的历史上,曾发生过一件惊动一时的大事,即

“周烹齐哀公”

据《竹书纪年》说,“(周夷王)三年,王致诸侯,烹齐哀公于鼎”;太史公在《齐太公世家》中也说,“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问题,

周夷王是西周第九任国君,齐哀公是齐国第五任国君,两者

相差四代之久

何况太公望在西周建立之前就已经辅佐周文王了,后来又成了周武王的岳父,即便是齐国建国时间要比周王朝短一些、周初没有确切的纪年,

但周王及齐君世系的

辈分、年龄总不会出现太大差距

也就是说,齐哀公当与周昭王是同一辈分的人,

无论如何与昭王的玄孙周夷王不可能产生时间上的交集才是

为何说是周夷王烹杀了齐哀公呢

这一说法流传甚广,但东汉时期今文经学家何休注《公羊传》说,

烹死齐哀公的是周懿王

所以我认为,在没有搞清楚是

哪位周王烹煮了齐哀公

这个问题之前,

以主流观点这个“结果”去推测齐哀公的死因,还是有些“原地打转”的意味——

搞不清楚

不过对于

哀公死于纪侯构陷

,应当是没什么争议的。

纪侯究竟说了什么

,导致周王怒不可遏对齐哀公实施“大辟”刑罚?

按周初规定,诸侯要对王室承担戍守疆土、出兵助王征伐、纳贡、朝觐述职、随王祭祀等义务,除此而外,诸侯国内的事务均由诸侯自理

而《国语·周语》说,“

犯王命者必诛

,故出命不可不顺也”,

究竟哪些罪行属于“犯王命”?

按照周宣王时期,樊仲山父劝谏宣王不要干涉鲁政的话“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来看,

违抗周王的命令是其罪之一

再参考周初管叔的下场,

诽谤君王或叛乱,特别是有危害周王朝统治根基的行为,亦为“犯王命”罪之一

另从《礼记·王制》“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大夫祭五祀.......”的规定来看,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祭天是天子垄断的特权,如果谁僭越了祭祀的规格,就意味着他试图篡夺更大的权力,也就是说

僭越礼制也是“犯王命”罪之一。

由此来看,纪侯应当构陷齐哀公“犯王命”,周王才杀掉哀公,

具体是什么罪名?

文献史料只字未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宋忠的话说,是哀公“荒淫田游”的缘故,但显然这个理由不够充分,

现代一些观点认为,或因齐哀公

私自祭天,

这源于2008年高青县花沟镇陈庄发掘的一处古城,城内有一处由多层土色深浅有别的花土夯筑而成的

祭坛遗址

,台基的剖面有9层堆积,中心是圆形,圆外有方形,再外依次是长方形、圆圈、椭圆形等环环相套.......

此外,种种迹象表明此古城即是齐旧都营丘,祭坛暗含“天圆地方”之意或为“天坛”,

不过我认为此说有很多疑点甚多,还需要慎重下结论

所谓“天子祭天”,其实有三种形式:

一曰明堂报享,二曰南郊祭天,三曰泰山封禅

明堂报享,亦称“庙祭”,周礼规定每月举行,规模较小;

较为隆重的祭天仪式是“郊祭”,周初往往是在南郊野地里举行,而非城内;

泰山封禅,自然也是要到泰山去祭祀,“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泰折,祭地也”。

况且,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圆形是天的形象,方形是地的形象,故祭祀时便

“圜丘祭天”、“方丘祭地”

也就是说,祭天时有一处圆形天坛,祭地时则另设一处方形地坛,

辽宁喀左东山嘴的红山文化祭坛遗址、浙江杭州余杭瑶山良渚文化的祭坛遗址皆有方丘祭地形态,

只是西周时期的天地之祭和祭台形式,按照《周礼》等古籍的说法,依旧是以一种健全的“圜丘祭天”、“方丘祭地”姿态出现的,遗憾的是目前尚未见到直接验证的考古实例,

由此来看,如果陈庄古城的祭坛遗址是“天坛”,如何解释它出现在城内?

即便是周人将“郊祭”改为“城祭”,无论如何也不应当出现

天坛与地坛设为同一坛

的情况,这关系到古人的信仰问题,祭天与祭地分明是两个不同的祭祀对象,祭品及礼仪都不相同,

按现代的风俗举例解读,总不能到地藏菩萨的庙里去跪拜送子观音吧,

因此我认为陈庄古城的祭坛,不像是“天坛”,反倒

像是“社稷坛”

根据周礼“天子祭天地,诸侯祭社稷”的规定,

各诸侯国也都建有社稷坛

,且社稷坛或在城内,即所谓“左宗庙,右社稷”,

另根据史料记载,社稷坛以赤、青、黄、白、黑五色土筑成,中为黄色,南北东西分别为赤黑青白,以示天子居于中央,统帅四方之意。

再回顾一下陈庄古城的祭坛形态“多色土”,“有圆有方”,

是否可以理解为“社稷”之意呢?

按照学者们推断,如果

“哀公死于僭礼天祭”

,那么他极有可能犯在了“九”这个数字上,“九”为古人观念里的数字之极,只有天子才享有使用各种“九”的特权,

但史料上明明是说纪侯

“谮”

,这个字的含义是说

无中生有

,这意味着齐哀公有可能是冤枉的。

告密者纪侯的动机

关于纪侯其人事迹寥寥,据《青州府志》说周懿王取纪女‘亦赏’为王后,也就是纪侯为周夷王外公(或国舅)之意,但这种说法还未有其他史籍相互印证,

不过从《公羊传》的观点来看,当时纪国与周王室的关系很亲密,否则仅凭纪侯的几句谮语,周王怎会轻易煮了一国诸侯呢,

那么,

纪侯为何要构陷齐哀公?

从考古遗迹来看,纪国都城与齐国都城相距不过百里,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

对于纪国来说,他们本来过着还算平静的日子,结果突然来了个姜太公不说,还挟着周王赋予的征伐“五侯九伯”的大权,纪国岂会坐以待毙;

而对齐国来说,想要扩张领土,纪国是“必经之路”......

二者争锋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但很显然“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纪国国势正盛又是当地土著,周初的齐国尚不具备吞并纪国的实力,

相反,搞不好齐国还要时时受着纪国的威胁,

再说周王室那边,从周初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来看,

周室对东土区域还实现不了完全的统治

,只能退而求其次,以封侯的方式达到控制目的,

纪国是周室拉拢的重要对象之一

,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当然不会出兵讨伐。

因此,齐、纪二国即便矛盾重重,也在周初没升级到互相攻伐的地步,

直到周王“衰微”、王权下移,周懿王时期迁都槐里,

周夷王又“始下堂见诸侯,觐礼废”

早就对齐国的发展感觉如鲠在喉的纪侯,看到了机会,在周王面前说了齐哀公的坏话,由此不仅导致齐哀公被烹杀,还

引发齐国四十来年的内部的权力纷争和社会动乱

哀公之同母少弟山怨胡公,乃与其党率营丘人袭杀胡公而自立,是为献公。

献公元年,尽逐胡公子,因徙薄姑都,治临淄。九年,献公卒,子武公寿立。

二十六年,武公卒,子厉公无忌立。

厉公暴虐,故胡公子复入齐,齐人欲立之,乃欲攻杀厉公,胡公子亦战死。

齐人乃立厉公子赤为君,是为文公,而诛杀厉公者七十人。(《史记》)

也就是说,

周烹齐哀公后,齐国陷入几十年的内部权力纷争之中,历经胡公、献公、武公、厉公、文公,都城一再变迁,致使齐国国力大衰

只是令纪国没想到的是,

齐国经历近半个世纪的内部厮杀后又迅猛发展起来,到了春秋时期仍旧是东土的一大强国。

不过进入春秋后纪国亦不弱,还在齐国的眼皮底下进攻了与齐相邻的小国“夷”,

此外纪国国君十分聪明,

当齐僖公与郑伯这两个国君突然联袂,亲自去朝见纪国国君时,纪国就有了警惕之心,很明显来者不善是为了试探一下纪国的虚实而来,

夏,齐侯、郑伯朝于纪,欲以袭之。纪人知之。(《左传·桓公五年》)

此后纪国积极地与周王室、鲁国联姻,试图通过姻亲周天子、鲁国来斡旋调停齐国的侵扰,

这一方法的确很有效,

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鲁国确实充当了调停者的角色,一来是考虑两国联姻的关系,但更为重要的是鲁国也要考虑自身的利益,

不过,尽管有鲁国不断斡旋,但到底也未能挽救己国败亡的命运,

公元前690年,己国终于被齐国攻破,

史载纪国“大去其国”,究竟是被灭国还是迁居新的地点,并没有明说,

不过此后,

己国在史册上踪迹全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書展講座|中國茶道的審美境界 一杯清茶,承載的不僅是味道,更是流轉千年的文化和審美境界。本次書展,敝局邀請著名文化學者鄭培凱教授親...
原创 举... 前言 在中国古代,人们普遍相信神灵的存在,封建王朝为了树立自己的权威性,也是把君权与神权结合到了一起...
中国首次对外公布2590名美国... 中国首次对外公布2590名美国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相关信息包括英烈姓名、职务、牺牲时间。 9月3日,...
原创 为... 洪承畴就是做督粮参政起家的,当然不可能不重视粮草问题,只不过他重视了也没有用。 明军粮道被断,是非常...
原创 北... 北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其军事制度在隋唐时期对中国军事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从北周的军事制...
原创 炮... 一册历任首长序列表,半部战神雄师辉煌史(下) 炮兵第26团简史 炮兵第26团成立1945年10月,...
原创 岁... 一地铁的规划与有轨电车的起源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后,长春成为伪满首都,改称“新京”。当时的城市公...
原创 征... 若要给人类古代史上最强大的帝国排个名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单,但无论怎么排,总绕不开一个震古烁今的名...
原创 汜... 三国前期,尤其在18家诸侯讨伐董卓之际,刘关张3位主角明显还处于成长期,这3人不仅武艺还没达到巅峰状...
原创 被... 这是被禁播了一百多年的真实历史画面,记录了清朝末年民间百姓的的各种生活现状。。 真实影像----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