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390名死囚回家探亲,约定次年秋天自觉回来,结果如何
创始人
2025-07-17 03:32:12
0

贞观六年的一个寒冬,唐太宗李世民站在大殿上,面对着一排排面色苍白、眼中透出绝望的死囚。

他突然心生怜悯,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朕准你们回家过年,来年秋天再来受刑。”

死囚们愣住了,谁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纷纷赶回家中。

那么,这些死囚的命运将会如何,他们会如约归来吗?

李世民的登基之路与治国理念

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原名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二个儿子。

少年时期的他就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天赋,早在唐朝建立之前,他便已在反隋起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李世民不仅英武过人,而且聪明绝顶,在众多兄弟中颇受父亲李渊的器重。

然而,李世民的荣耀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公元626年,他即将面临一场巨大的考验。

这一年,李世民与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兄弟之间的权力斗争升级。

李建成和李元吉设计陷害李世民,计划除掉这个强劲的对手,李世民也察觉到这场兄弟情仇已无可避免。

为了自保,李世民在这一年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公元626年6月4日清晨,李世民率领亲信将士数百人,埋伏在皇宫的玄武门内。

当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经过时,李世民拉弓射杀李建成,然后亲手斩杀了李元吉

随后,李世民迅速控制了皇宫,逼迫父亲李渊退位。

无奈之下,李渊只得将皇位传给李世民,自此李世民登上了皇位,成为唐太宗。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贞观之治的开启

李世民上位后,开始着手整顿内政,稳定社会秩序。

他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绝非一日之功,于是他广开言路,任用贤才,制定了一系列富有远见的治国政策。

李世民的治国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宽以待人”,他深信只有通过仁德和仁政才能长治久安

这一理念在“贞观之治”中得到了全面的体现。

贞观之治,以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兴盛而载入史册。

李世民强调法治,设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实行宽刑慎罚。

他认为,只有统治者宽厚仁爱,并严明法纪,才能真正得到民心,进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在这一治国理念的指导下,唐朝不仅内部安定,外部也几无战祸,成就了令后人无限景仰的贞观盛世。

李世民一直认为,皇帝并非天上神仙,而应该是百姓的父母,尽力为百姓谋求福祉

因此,他对百姓的关注无微不至。

除了大规模修缮农田、开垦荒地、发展生产,他还免除了许多苛捐杂税,兴建医院,促进教育。

李世民说:“以人为本,国之根基。百姓富,则国家强;百姓苦,则国家乱。治理天下,莫如爱民。”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他实行了许多惠及百姓的政策,并且亲自监督其实施。

诸如减免税赋、修缮水利工程、推广教育等,都是他对百姓关注的具体表现。

李世民与390名死囚的不寻常约定

贞观六年,李世民进行了一次不寻常的大赦。

年底将至,按照惯例,这个时候正是对囚犯进行审核和处决的重要时刻。

李世民亲自审录了所有在押的重刑犯。

当他面对那些面色苍白、眼神中透出绝望的死刑犯时,内心受到深深的震动。

这些死囚虽然犯下了严重的罪行,但他们也是有家庭、有亲人的人

在即将到来的春节,他们或许比任何人都更加渴望与家人团聚。

于是,李世民决定给这些死刑犯一个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他宣布暂时释放390名死刑犯,允许他们回家过年,但同时要求他们在过完年后,如期返回,自觉接受处罚

面对李世民的“人情施恩”,这些死刑犯无不愣住了。

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就像在绝境中看到了曙光。

然而这份希冀并非毫无条件。

李世民严肃地告知他们:“朕会给你们一个机会,但你们必须承诺,过完年后如期返回,接受应有的惩罚。若有一人逃跑,后果自负。”

尽管这个决定让许多人感到匪夷所思,但是李世民坚信,道德和信任的力量是可以感化人的。

李世民的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他对死囚的信任,更是一种对人性和道德的考核。

他认为,如果这些死囚能够在得到自由后如期归来,那就说明他们内心仍怀有道德和诚信,值得给他们一个重新做人的机会

第二年秋天,当约定的时间到来时,那390名死囚竟然无一缺席地归来。

他们自觉前往官府报到,没有一个人企图逃跑或躲避。

许多百姓聚集在官府周围,惊讶于这些曾经被认为无可救药的人竟然会如此守信。

大街小巷都在谈论这一奇迹,认为这是对信任和宽恕的最好见证。

李世民的惊人之举与深远影响

面对全员归来的死囚,李世民被深深打动了。

他不仅为这些曾经被认为无可救药的人所展现的诚信感到欣慰,更为自己所秉持的人性理念得到验证而高兴。

他亲自召见这些归来的死囚,对他们的诚信表示高度的赞赏,并宣布赦免所有归来的死囚,让他们重获自由,并给予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

许多死囚泪流满面,跪谢皇恩。

李世民的这次惊人举动,不仅在唐朝,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还在整个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百姓们看到被赦免的死囚自觉回归,纷纷感慨,“天子仁厚,天道昭彰”。

而且唐朝的社会治安并未因此受到严重冲击,反而在李世民的感召下,许多恶徒和罪犯受到触动,纷纷改过自新。

社会犯罪率在此事件后明显下降,广泛的仁德氛围在全国各地迅速传播

这一事件正是李世民治国理念的体现:以人为本,宽以待人。

他渴望通过自己的仁德和政策,感化每一个子民,进而实现国家的繁荣稳定。

后世对李世民评价时,除了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卓越成就外,绕不开的是他的仁德之举,以及他对百姓的关注与爱护

这些,正是其赢得“不世之君”称号的重要原因。

无论是对历史事件的洞察,还是对人性的深刻理解,李世民都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展现了古代帝王的风采,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治国经验和精神财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周... “重读中国古代史”第一季 第五期 大家好,我是读者。关注我,带你走进一个不一样的文化历史世界。 咱们...
铭记历史 致敬英雄!贵阳市军地... 9月2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贵阳警备区大校政治委员聂学政、贵阳市委宣传部和市退役军人...
原创 《... 秦帝国是第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东方帝国,更是中华文明的根源,秦开创了一套不朽的文明体系,直到今天还在滋...
原创 康...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野... 在封建王朝中,由于帝王拥有绝对的至高权力,对权力的渴望,导致人性在面对至高皇权的诱惑之时,往往会暴露...
原创 朱... 文章篇幅较长,内容比较干。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
原创 刘... 统战是门手艺,手艺最差的那批人天天给国力远远不及自己的某洲小国留学生发学伴,给东南某省的居民让利,结...
原创 世... 《将相和》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蔺相如巷走回车以大局为重、宽容礼让,廉颇知错能改负荆请罪成千古美谈。 ...
原创 三... 上古时期有众多文献都提到了“治水”,甚至感觉“治水”在上古人的生活中是一件天大的事,从华夏五帝的颛顼...
原创 咱... 1 很多人都以为,琉球是日本的蛋蛋,我们搞琉球就是为了报一箭之仇,谁特么让小日本对咱们的台湾指手画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