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称帝后,并没有过上太安稳的日子,相反,他面临了不少头疼的局面。尽管天下大致已经平定,但中原一带的局势依旧动荡不安,最让刘秀头痛的,就是一个强大的对手——刘永。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刘永的实力,可以说是“一广二多三足”。
首先是“一广”,指的是刘永的地盘非常广阔。刘永控制的地区包括济阴、山阳、沛郡、楚郡、淮阳、汝南等地,今天的这些地方大约涵盖了河南东部、山东西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南部。他的地盘在当时的诸侯王中是非常广泛的。
其次是“二多”,就是兵多。刘永拥有二十八座城池的控制权,兵力雄厚。
最后是“三足”,即有强大的靠山。刘永的背景非常深厚,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西汉的梁孝王刘武,是汉景帝的弟弟。论血统,他的正统性要比刘秀强得多。刘永的父亲曾被封为梁王,但不幸被王莽杀害,刘永一脉也因此一度衰落。王莽死后,刘永主动去找刘玄,而刘玄一看他背景雄厚,便封他为梁王,并将都城设在了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
随着更始政权的灭亡,刘永趁机起兵。他招募了许多如沛县的豪杰周建和西防起义军的将领佼强等人,迅速攻占了济南、山阳、沛、楚、淮阳、汝南等二十八座城池,成为关东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刘秀在平定了赤眉军后,已经不再仅仅是防备刘永,而是决定主动出击。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派出了虎牙将军盖延来征讨刘永。为了确保一击即中,刘秀给了盖延“吉祥二宝”——第一宝是五虎将,第二宝是五万兵。拿到这两大宝物,盖延信心满满,梦想着凭借强大的兵力和良将,摧枯拉朽般地击败刘永,并借此得到刘秀的重用。然而,事情的发展并不如他所想。
这时,背叛发生了。五虎将之一的苏茂在进军途中选择了叛变。苏茂原本是有机会在汉朝获得一番作为的,但他屡受排挤,心情压抑,选择在关键时刻投向了刘永,并做出了四件令刘永欣喜的事情:首先,斩杀了淮阳太守;然后,攻克了多个县城;接着,他在广乐(今河南省虞城县)建立了根据地;最后,投靠了刘永。面对苏茂的帮助,刘永大喜,立刻任命他为大司马,并封他为淮阳王。
然而,盖延并没有被打击打垮,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他选择了兵分两路,一路向西进攻襄邑(今河南省睢县),另一路向东攻占麻乡(今安徽省砀山县)。盖延凭借稳扎稳打的策略,很快攻占了这两座城池,接着便集中兵力围攻刘永的老窝——睢阳。
睢阳城地势优越,刘永在这里有充分的自信,他认为自己的防线十分稳固:一是城墙高大,易守难攻;二是兵力众多,难以突破;三是粮草充足,守城不愁;四是外有苏茂的支援。面对这样的坚固防守,盖延并没有选择强攻,而是采取了安营扎寨、收割麦子的策略。这种表面上看似不攻城而做农事的行动,实际上让刘永的军心动摇,甚至连城中的士兵也开始惶恐不安。盖延的这种心理战术,最终让刘永的兵员逐渐崩溃。
盖延趁机制造了即将总攻的气氛,敲锣打鼓,虚张声势,让刘永的部队内心惶恐不安。最终,睢阳的士兵无法忍受这种压力,纷纷逃离,刘永也不得不带领少数亲兵逃离。
刘永的逃亡之路并不顺利。他一路逃至虞县,却被当地的百姓和昔日部下反叛,刘永被迫再次逃命。在逃往谯县的途中,刘永的妻儿及其他部将不幸遭遇杀害。最终,刘永在他部将的帮助下,逃入了湖陵,继续逃避汉军的追击。
盖延并没有停止追击,他继续扩大战果,先后攻占了薛地和沛郡,逼迫周边的地区纷纷投降。与此同时,他设置了埋伏,准备迎接叛徒苏茂的反扑。苏茂为了挽回刘永的面子,联合了刘永的旧部周建和佼强,准备与盖延展开决战。然而,盖延依然不负众望,他巧妙布局,成功击败了苏茂和周建,迫使他们选择逃亡。
随着刘永的势力逐渐崩溃,盖延与吴汉联合,开始全力围攻睢阳。经过一段时间的围困,刘永面临粮草短缺的困境,最终选择弃城而逃。逃亡途中,刘永的部将庆吾为了自己的生存,将刘永出卖给了汉军,刘永的命运也因此走到了尽头。
至此,刘永的割据势力被彻底消灭,刘秀也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区的统治,刘永的覆灭为汉朝的统一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