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史上,战乱与和平交替,王朝更迭频繁。如今人们最常用的朝代划分方式是“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这种划分方式看似简洁明了,符合分类的需要,因此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然而,若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一划分方式也存在许多不尽合理的地方。
以汉朝为例,西汉与东汉虽然都由刘家建立,国号均为“汉”,但两者之间的传承关系其实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紧密。实际上,东汉与西汉之间的继承性要远远低于西汉与新朝的关系。虽然王莽所建的新朝在国号上与“汉”不同,建立者也与刘家无关,但新朝的传承性却大于东汉对西汉的继承。
再看三国时期。按照习惯的划分方法,从东汉末年到西晋之前的这一段时间都被归为“魏”时期,理由之一是魏国在三国中最为强大,并且给西晋提供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然而,这样的划分方式并不合理,忽视了两个重要因素。首先,这种划分没有充分考虑蜀汉和东吴两国的情况。其次,三国的历史始于公元220年,但在这一时期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其实大多发生在东汉末期的184年到220年之间。因此,更为科学的划分方式应该从184年的黄巾起义开始,到280年西晋灭吴为止,这一段历史应视为一个独立的阶段,而不是从头到尾都按三国来划分。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传统的朝代划分方式确实存在很多值得商榷之处。唐朝与宋朝的划分同样存在类似问题。通常认为唐朝之后就是宋朝,直接跳过了五代十国这个历史阶段,只是按照朝代的存续年数来进行简单划分,忽略了这段时期的社会变革与动荡。实际上,唐宋之间还有一个重要的朝代——吴国。
吴国的创建者是杨行密,他去世时,吴国已经成为中国南方最强大的势力。吴国的强盛使得当时南方的其他五个割据政权——越、闽、南汉、楚和交趾——无论在国土面积上,还是在军事实力上,都无法与之抗衡。如果不是因为杨行密去世得过早,或者是杨渥的无能,吴国在当时的强势局面下,很可能会吞并其他南方割据势力。
此外,吴国还在历史上留下了两个重要的惠民工程,至今仍在使用。一个是金陵城的重建,另一个是杨吴城壕。金陵城在吴国之前已经年久失修,而徐温接管吴国后,开始大力重建金陵城。《九国志》记载,徐温当政后,对金陵城的西南、南部以及东南城墙进行了大规模扩建,总面积几乎是原金陵城的一倍。同时,城墙也经过了加固,替换了许多破损的墙砖,并在城墙上建造了大量的防御设施。
除此之外,徐温还将金陵城南部的许多地区人民编入金陵户籍,大幅提升了税收,为他们建造了大量住房,并在城南中部建立了商业中心,以满足民众的日常需求。徐温的这些举措既是为了金陵的防御,也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而他在金陵城外开挖的沟渠和杨吴城壕,至今仍然存在,并继续惠及当地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