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221年(章武元年)七月,即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史书记载了蜀汉一场重要的战争。刘备为了替关羽复仇,决定亲自出征东吴,发动了与孙权的大战。为了这一目标,蜀汉猛将张飞率领万人军队,从阆中出发,一路南下前往江州与刘备会师,但不幸的是,在出发之前,张飞被自己的部下张达和范强所暗杀。
孙权初时希望通过谈判达成和平,但未能如愿。随后,孙权转变策略,表面上向曹魏称臣,以避免同时与两国开战,并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统领东吴军队进行防御。经过七八个月的对峙,陆逊在夷陵地区通过火攻一举摧毁了蜀汉大军,使得刘备的战略计划遭遇惨败。
在《三国志·先主传》中有详细的记载:当时刘备的军队从秭归出发,计划通过山路进攻东吴。然而,战局一波三折,最终陆逊在猇亭的战斗中成功大破蜀军,打得刘备军队四散溃败。刘备带领残兵撤退,途中失去了大部分战力。吴军紧随其后,将蜀汉溃军逼至南山,刘备最终被迫返回白帝城。
这场战斗造成了蜀汉的严重损失。刘备的五万精锐几乎全军覆没,连刚刚投靠的武陵蛮军也全军战死。黄权领导的江北水军虽然无战损,但随即投降曹魏,进一步削弱了蜀汉的力量。东吴方面声称,此次战斗俘虏和斩杀的蜀军高达八万人,整个战斗的损失超过十万。这一损失对蜀汉政权是致命的,导致了蜀汉在军事和战略上的严重困境,也预示着其日后将难以复兴。
刘备出征东吴的表面原因是为关羽复仇,但实际上这是刘备在蜀汉最强盛之时,企图实现更大战略目标的关键一战。他希望借此机会收复荆州,并最终消灭东吴,分割天下,确立蜀汉的主导地位。然而,随着战争的推进,刘备渐渐意识到,曹魏凭借中原的地理和人口优势,早已在经济和军事上占据压倒性优势。如果不趁现在一举解决东吴,蜀汉将永远处于劣势,难以与魏、吴抗衡。
然而,历史总是无情的,刘备最终未能如愿。陆逊凭借高超的战略眼光,成功击破蜀军的防线,利用蜀军“兵疲意沮”的破绽,火攻一举逆袭,彻底打破了刘备的梦想。历史也常常这样充满无奈和遗憾。陆逊,这位江东士族的杰出人物,最终成为阻碍刘备实现统一南方目标的关键人物。杜甫的诗《八阵图》提到“遗恨失吞吴”,其实更能反映出刘备未能吞并吴国、实现南朝二分的遗憾,而不是单纯的诸葛亮未能阻止刘备东行。
杜甫诗云:“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句话不仅表达了刘备未能实现统一的痛惜,也反映出他失去改变历史格局的关键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