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关羽张辽于禁都做过降将,为何只有于禁被人嘲笑一生?
创始人
2025-10-01 20:31:33
0

关羽、张辽、于禁这三位都是汉末三国时代名震一时的名将,单论个人能力,放到任何时代都能独撑一方的存在。只是他们的投降命运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走向:关羽、张辽投降曹操时,似乎并未被长期嘲笑;而于禁投降给关羽之后,却被后世讥笑得有些久。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三个人的处境在历史的笔下发生如此大的分野?

其实原因有三,看看你能猜到几个?

一、地位的高低差异

关羽在投降曹操时,几乎并无实权官职的正式头衔;若不是后来蜀汉兴盛成业,他的名字也许早就被历史的潮水淹没。张辽投降曹操时,正处于吕布已败、群雄并起的乱世局面,属于无主之将投降的普通情形,尽管官职落到了骑都尉,但在诸侯并起的乱世里,这种权力有限的地位并不构成显著的道德指摘。相较之下,于禁当时却已是左将军、假节钺的高位显赫者,地位本就超出常人一个层次。他的投降因此被视作一种极高位置的背叛信号,外界的宽容度显著下降,难以被普遍接受。

二、同行的衬托

名将的声誉往往靠同台者的对照来放大。对此禁而言,同伴的表现尤为关键。若他只是孤立地在战败投降,或许还能获得一些理解;但他身边的庞德宁死不降,形成了强烈对照,一下子把于禁的节操感拉低。曹操知晓此事后的感慨也很直白:吾知禁三十年,何以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若没有庞德的死不降来衬托,这段历史或许不会被如此放大地评价。

而且,若曾经在洪水肆虐的战败场景中,于禁也选择投降,这种选择本可理解为时势所迫;可庞德的坚守对照之下,于禁的行为就显得格外刺眼,成为舆论指摘的焦点。这种“同行衬托”效应,使得于禁的降投更加难以被同情或原谅。

三、历史由胜利者书写

于禁在曹操麾下奋斗了数十年,最终却投降给关羽,随后又再度回到曹营。曹魏当然不会把他塑造成投降的典范来宣扬,因为那违背了他们希望传递的胜利叙事。若历史的走向曾有另一番结局:若关羽夺下樊城、曹操被刘备击败而一统江山,那史书也许会以另一种口径来描绘于禁,称他“心系汉室、弃暗投明”,视作当世的英雄。胜利者笔下的历史,总会以便于统治者巩固政权的方式来讲述人物的道德与选择。

关羽威震华夏的传说,背后折射出的正是历史叙述的偏向性。若你也觉得历史并非只有一个版本,请继续关注,我会用不同的视角讲述那些被忽略、被误解的历史故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顺... 清朝初期的艰难起步与神秘预言 在清朝刚刚建立时,顺治帝深感对未来的困惑与担忧。作为年轻的皇帝,他...
原创 最... 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很多人认为胡惟庸是冤枉的,认为朱元璋为了实现个人独裁...
原创 李... 李渊的四个儿子,名字背后的深远野心 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和李元吉,这四个名字,乍看之下可能只是...
原创 王... 前言 在晋朝的历史纷争中,王氏和周氏之间的关系如同水火,矛盾深重。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在王敦带兵攻打...
原创 我... 大家在看《三国演义》时,是否注意到那些武将们在面对敌人时,总是会自报家门,而且每次自我介绍时都显得非...
原创 看... 事实上,只有理解魏延之死的真正原因,才能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坚决不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
原创 苏... 海参崴,这个名字总是引发人们深思。今天,它是俄罗斯远东的一个重要城市,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它曾是中国...
原创 周... 周瑜临终前曾告诫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然而孙权并未听从这一警告,最终导致了东吴的危机,险些面临灭...
赣江观澜:海昏侯墓除了金子,还... 中新网南昌11月15日电 (记者 李韵涵)作为中国出土文物品类数量最丰富的典型西汉列侯墓葬,海昏侯墓...
熊猫杯-拜合拉木双响 U22国... 北京时间11月15日消息,2025熊猫杯第2轮比赛展开争夺,中国U22男足迎来了最强对手韩国队。上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