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看懂魏延的死因才明白,子午谷奇谋,为啥诸葛亮就是不同意?
创始人
2025-11-16 02:31:27
0

事实上,只有理解魏延之死的真正原因,才能明白为什么诸葛亮坚决不采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 **子午谷奇谋** 在诸葛亮进行北伐的过程中,魏延曾提出过一项著名的战略,那就是子午谷奇谋。根据这一计划,魏延打算带领五千精兵通过子午谷,奇袭长安,给魏国军队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 原文中,魏延上帐献策时说道:夏侯楙是膏粱子弟,懦弱无谋。我愿带五千精兵,从褒中出发,沿秦岭东行,经过子午谷后直扑北方,不到十日便可抵达长安。丞相可派大军从斜谷进攻,这样一来,咸阳以西便能一举收复。

魏延的这个计划一旦成功实施,蜀汉便能轻松占领曹魏的大量领土,增强自身的国力,北伐的成功概率也将大大增加。然而,让人意外的是,诸葛亮竟然拒绝了魏延的建议,选择了进攻陇右地区,最终因为错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宣告失败。 诸葛亮的固执使得原本大有希望的北伐计划彻底失败,很多人对他的决策感到疑惑。为什么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明明能带来巨大的胜利,诸葛亮却偏偏不答应呢?其中的原因其实与魏延的死因密切相关。 **魏延的死因**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之所以最终在临终时布局,决定诛杀魏延,背后有三个主要原因。

**一、诸葛亮对魏延的个人看法** 魏延刚投靠刘备时,诸葛亮便对他心生疑虑。虽然魏延曾两次主动投降刘备,并帮助关羽攻下长沙,赢得了大家的好感,但诸葛亮却对魏延的性格产生了不信任。他甚至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这番话让人惊讶。虽然刘备为此打圆场,保住了魏延的性命,但诸葛亮对魏延的看法一直没有改变。 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失去了对魏延的约束。在北伐过程中,魏延不拘小节、个性张扬,而诸葛亮也常对他心生不满,甚至曾数次动过杀心。最著名的火烧上方谷事件,实际上是诸葛亮想借机除掉魏延,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如愿。 总而言之,诸葛亮对魏延的个人看法一直不太好,也正因如此,当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时,诸葛亮坚决不答应。他不希望魏延变得过于强大,脱离自己的控制。

**二、诸葛亮与魏延在战略上的分歧** 诸葛亮与魏延对蜀汉北伐的战略目标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诸葛亮认为,蜀汉和曹魏的国力差距悬殊,要想成功北伐,就必须稳步推进,不断蚕食曹魏的地盘,逐渐增强自身的国力。而魏延则认为,正因为双方的差距过大,所以必须采取更加冒险的策略,才能一举击败曹魏。 这种战略上的分歧,使得两人无法达成共识。诸葛亮在临终时深知自己若去世,魏延可能会采取激进的奇袭策略,结果可能会导致蜀汉的惨败,甚至引发国家灭亡。因此,诸葛亮希望除掉魏延,以避免这种可能的灾难。而在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中,诸葛亮的拒绝正是因为他更倾向于稳步推进,攻占陇右,而不是像魏延那样采取险招。 **三、蜀汉人才的紧缺**

在刘备占领荆州、益州和汉中后,蜀汉曾一度人才济济,但经过荆州之败和夷陵之败,蜀汉的精英大幅减少。尤其是在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不得不启用原本被刘备看作不能重用的马谡,结果导致了蜀军的严重损失。 临终前,诸葛亮深知蜀汉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他担心自己死后,魏延会带领蜀军过于激进地进行北伐,最终被司马懿打败,进一步加剧蜀汉的困境。因此,诸葛亮决定采取行动,除去魏延。 对于子午谷奇谋,魏延虽然只要求五千精兵,但这些精兵无疑是蜀汉的重要资源。五千精兵虽然看似数量不多,但却是从大量士兵中选出的精锐,这一举动将极大削弱蜀军的战力。而且,子午谷地形复杂,若魏军设伏,蜀军很可能会遭遇致命打击。这是诸葛亮不能接受的局面,因为蜀汉本就人才匮乏,若这五千精兵折损殆尽,整个蜀军的战力将受到极大影响,甚至可能导致蜀汉的全军崩溃,根本无法再进行北伐。 **结语**

总结来说,魏延之死的原因,其实揭示了诸葛亮不采纳子午谷奇谋的深层次原因。首先,诸葛亮对魏延的个人不信任;其次,二者在战略方向上存在巨大分歧;最后,蜀汉人才短缺,任何冒险的策略都可能带来不可承受的损失。因此,无论魏延如何提出建议,诸葛亮都无法同意,毕竟在那时,蜀汉已无法承受更大的风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两... 三国时期的武将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家常常会提到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
原创 中... 十九年七闰法其实是一种阴阳合历的方式。它指的是每经过19个阴历年,就要加上7个闰月,这样19个回归年...
北京情侣手工约会宝藏地!一起做... 在北京谈恋爱,逛遍了故宫长城,吃遍了烤鸭涮肉,是不是想找点新鲜又温馨的体验?最近越来越多的情侣游客向...
原创 在... 锦衣卫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所建立的一个特务机构,主要负责侦查、逮捕和审讯等工作。除此之外,他们还承担...
原创 他... 这位皇帝的去世,成为了东汉历史上的一大遗憾。他九岁登基,十四岁开始处理政务。在他的领导下,东汉的政治...
原创 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 一个国家的发展究竟依赖于什么?毫无疑问,最为关键的推动力就...
原创 从... 武官制度在历代王朝中,都是统治者掌握军权、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光武帝刘秀时期的武官制度,既有承袭...
原创 王... 前言 王不过项,力不过霸,将不过李,拳不过金。这句古老的谚语,简洁地概括了几位历史上的传奇人物。项羽...
原创 顺... 清朝初期的艰难起步与神秘预言 在清朝刚刚建立时,顺治帝深感对未来的困惑与担忧。作为年轻的皇帝,他...
原创 最... 今天我们来聊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胡惟庸。很多人认为胡惟庸是冤枉的,认为朱元璋为了实现个人独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