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临终前曾告诫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然而孙权并未听从这一警告,最终导致了东吴的危机,险些面临灭国的命运。你知道这位让周瑜如此警惕的人是谁吗? 东吴最强的军事才俊 说到东吴最具军事才华的人,非周瑜莫属。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是在战术、战略上,还是在人品和处事能力方面,周瑜都远超东吴的其他将领。孙策是东吴的奠基人,他的军事才能与周瑜不相上下,但孙策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处理事情过于简单粗暴,这使得不少世家大族对他心生反感,最终,孙策竟死于许贡三门客之手,令人震惊。
孙权继承了孙策的基业,表面上看,他在对抗刘备和曹操的过程中取得了一些胜利,显得非常有能力。但实际上,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孙权的军事素质远不如周瑜,无论是在战术还是战略上,他都无法与周瑜匹敌。 当时东吴的其他将领,像陆逊和吕蒙,虽然有不错的军事能力,但他们的格局往往不够宏大,更多的是局限在东吴一隅,缺乏吞并天下的雄心壮志。即便像鲁肃这样的将领,虽然有一定的战略眼光,却也没有周瑜那样强悍的实力。因此,整个东吴,根本找不到一个能够与周瑜相提并论的军事才俊。 周瑜的实力和眼光都远超当时的众人,他的临终遗言,无疑对后人有着重要的警示作用。果然,在他去世前,他向孙权献上了一封书信,明确告诫孙权,此人不除,东吴必危! 周瑜的警告:刘备不除,东吴难保 周瑜一生致力于做大东吴,力图使东吴与曹魏抗衡,甚至想要击败曹魏,一统天下。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他曾制定了攻打益州、联合马超对抗曹操的计划。然而,周瑜未能亲自实施这一计划,因病早逝。在临终前,他特意向孙权上书,交代了一些重要事务。 周瑜表示,自己一生拼搏,目的是为了东吴的未来,盼望孙权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接着,他向孙权推荐了鲁肃,认为鲁肃能够接替自己的位置。最后,周瑜特别提醒孙权,要小心曹操和刘备。他警告孙权,曹操想要吞并东吴,防范曹操是必然的。但周瑜同时也特别提到,要警惕刘备的崛起。 为什么周瑜要特别提醒孙权小心刘备呢?原因在于周瑜看到了刘备的雄才大略,认为刘备不会满足于现状,迟早会做大做强。尤其是刘备手下的关羽和张飞,两位名将的威胁不容小觑。周瑜担心自己去世后,刘备会借机壮大势力,威胁东吴的安全。事实也证明,周瑜的判断是准确的,刘备的势力迅速壮大,不仅在正面击败了曹操,还逐步在军事上压制了东吴。如果不是吕蒙的奇袭,东吴极有可能在刘备的攻势下陷入灭顶之灾。 孙权为何不听周瑜的警告? 孙权明知刘备的势力正在崛起,且他早在襄樊之战中就授意吕蒙偷袭关羽,这也显示出他对刘备集团的警觉。然而,孙权并未采取行动反对刘备,甚至与刘备结成联盟,允许刘备拿下益州,发展壮大。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孙权不听周瑜的劝告? 孙权不听周瑜的三大原因 首先,周瑜对孙权的威胁过大。周瑜无论在战略眼光还是军事能力上,都远超东吴的其他人,孙权和陆逊都无法与其匹敌。周瑜曾与孙策并肩作战,打下了江东,从资历上看,他甚至比孙权还要资深。周瑜不仅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还成功攻占了南郡,堪称东吴的最大功臣。可以说,周瑜已经功高震主,威胁到了孙权的权力地位。因此,孙权无法完全信任周瑜,也不敢听从他的临终告诫。 其次,周瑜曾有过争权的历史。孙策去世后,孙权继位,许多人都觊觎权力。周瑜便在关键时刻带兵赶到,名义上是为孙策奔丧,但很明显,带兵赶来并非出于单纯的悼念。这使得周瑜和张昭争夺权力,孙权开始对周瑜产生了戒心。在赤壁之战时,孙权甚至安排与周瑜不合的程普作为副将,显然是为了监视周瑜,防止他谋反。周瑜的权力欲望使得孙权无法完全信任他,因此不愿依照周瑜的建议采取行动。最后,刘备本人的人品较好,值得信任。尽管有人批评刘备为伪君子,但他的一生中并未做出过太过分的事,尤其是在投靠各大主公时,他都凭借自己的诚信和人品,获得了大家的信任。因此,孙权认为刘备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愿意与其结盟。相比之下,周瑜虽然能力出众,但在孙权心中,他的动机和权力欲望显然比刘备的忠诚更令人担忧。 结语 周瑜的临终告诫:此人不除,东吴必危!虽然孙权未曾采纳,但历史最终证明,刘备集团的壮大确实给东吴带来了巨大威胁。孙权之所以不听周瑜的警告,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周瑜的过高威胁,二是周瑜争夺过权力,三是刘备本人的人品较好,孙权认为可以依靠他来对抗曹操。最终,这一决策导致东吴面临了巨大的风险,而周瑜的预测则证明了自己的远见卓识。 (本文参考自《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