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英宗因小失大,投入百万大军征战,导致明朝走向衰落
创始人
2025-09-30 17:02:27
0

土木堡之变通常被视为明朝由盛转衰的关键转折点,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明朝在这场变故中遭遇了惨重的败局呢?在明英宗统治之前,朱元璋和朱棣的努力为明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明仁宗和明宣宗的统治,国运鼎盛,历史上被称为“仁宣之治”。然而,突如其来的土木堡之变为何会撼动这一盛世局面呢?实际上,问题的根源在于明英宗发动了一场代价高昂且收益微薄的战争!

第一,南北矛盾的加剧。在明英宗在位的这一时期,明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日渐尖锐,尤其是南北矛盾更加明显。北方的瓦剌势力日渐崛起,首领也先不断扩展其势力范围,他不仅派兵向西征讨哈密和沙州,还向东对兀良哈和女真诸部进行威逼。与此同时,也先屡次制造事端,与明朝的冲突频繁不断。这一切反映了明朝对瓦剌的姑息政策——不仅对其“所赐的财物也年年递增”,而也先却并不满足,甚至虚报贡品以此谋取更多的资源。

而在明朝的西南部,麓川的土司首领思任法同样不甘示弱,频频派兵进攻,前锋部队甚至已经渡过了怒江与澜沧江,扩展至云南腹地。早在明初,便与麓川爆发过冲突,而思任法接任后,表面上派遣使者进京朝贡,但私下却积极备战,四处用兵。在这样的背景下,明朝面临两种选择:是集中力量对抗瓦剌,还是分兵去征讨麓川。

第二,三次征讨麓川的决定。明英宗初期,王振对朝政的干预,使得征讨麓川的决策最终形成。自正统六年(1441年)开始,明军开始调动大规模军队,进行了三次对麓川的征讨。第一次出征时,由定西伯蒋贵和兵部尚书王骥统率,集结了来自南京、湖广、四川、贵州等地的15万官军,并调动了超过20万的土司兵。

偌大的明军在初战告捷后不久,思任法这时便策划兵力恢复并重新出征,面对再次侵扰,明英宗在1443年5月再次派出王骥和蒋贵,两人率领约5万明军和20万土司兵进行第二次征讨。经过多年的战斗,明朝最终取得了胜利,部队得以撤回。然而,这一切并没有结束,正统十三年(1448年),王骥和宫聚再次奉命发起第三次征讨,最终才彻底平定了麦川的叛乱。

第三,损失惨重。为了应对麓川的军事行动,明朝一共动用了超过30万的官军以及70万的土司军队,整体人数接近百万。除此之外,后勤补给方面也动用了超过300万各类劳动力。根据当时明朝官员的统计,麓川战役中的死亡人数高达十七、八万。而更为严重的是,明朝在财政上遭受了巨大损失,“兵员连年发,民间财政几近枯竭”,导致百姓苦不堪言。此外,因为调动了全国的军队,导致北部边防的防御力量严重不足。

尽管麓川之役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明朝对云南的统治,但明英宗与王振却未能从整体上把握局势变化。对明朝而言,实际威胁并非在远千里之外的麓川,而是近在咫尺的瓦剌。历史上若是明朝采取剿与抚结合的策略来应对麓川的叛乱,或许可以避免后来的惨痛教训,然而过于集中火力反而事与愿违,明朝的史学家高岱对此曾批评道:“犹如轻病重疗,举措实在荒唐。”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三... 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不仅有我们耳熟能详的吕布、关羽、张飞等名将,还有一些不太为人知的高手。下面...
原创 李... 战国时期的四大名将是白起、李牧、王翦和廉颇,其中秦国和赵国各占一位,而白起更是被认为四大名将之首。不...
原创 扔... 1945年8月,美国接连向日本投下原子弹后,日本仍心存侥幸,赌美国已经没有更多原子弹,依旧倔强地拒绝...
原创 三... 中国古代历史中有许多神秘且有趣的现象,尤其是与那些成就卓越的人物相关。关羽,这位被誉为忠诚和义气化身...
瓷器专业拍卖行评测报告 聚焦回... 据Artnet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联合发布的《2025-2025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
刚刚消息传来!著名滑稽表演艺术... 11月15日 广东省杂技家协会发布讣告 著名滑稽表演艺术家、 原广州杂技团一级演员李春来同志 在广东...
助力海外文物数字“回家”,艺术... 11月16日,艺术金融科创生态沙龙在上海举行。本次活动由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国际文化艺术金融科创中心...
绮梦摄影vip解锁——各大模特... 说明:本文原图取自https://tv.sohu.com/s/follow/topic.html?t...
原创 皇... 光禄寺的职责与太常寺有些相似,二者都参与皇家的祭祀活动和朝会的组织安排。不过,光禄寺的发展轨迹更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