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二十五年,唐玄宗李隆基下了一道震惊天下的诏令,将太子李瑛与两位皇子李瑶、李俱一并废为庶人。更令人胆寒的是,不久之后,这三位亲生骨肉竟全部惨遭处死。一个父亲怎会如此冷血无情?一日之间灭掉三个儿子,这背后并非单纯的帝王心狠手辣,而是与一位女人脱不了关系——这位女人,正是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
武惠妃出身不凡,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父亲早亡时,武则天怜悯这个失依的小女孩,特意将她养在深宫之中。等到唐玄宗继位,武氏凭借美貌和高超的舞技很快脱颖而出,成为皇帝最为宠信的女人。那时的杨玉环还未出现,武惠妃已经接连为唐玄宗生下七个子女,其中尤以儿子李瑁最得宠爱。随着地位稳固,武惠妃的野心逐渐膨胀,她渴望取代已故皇后的位置。日日夜夜的枕边风,使唐玄宗一度动了立她为后的念头。可惜群臣们坚决反对,理由很简单:武氏出身武家,曾经的武则天早已留下“女主称帝”的阴影,若再立武惠妃为后,天下人如何信服?更关键的是,一旦武惠妃坐上后位,必然会为李瑁铺路,将来取代太子李瑛的位置。于是,太子李瑛成了她眼中的最大障碍。
李瑛虽为储君,却无强大的外戚支持。其生母赵丽妃早年得宠,如今早已失势,在皇帝跟前说不上几句话。李瑛的两个弟弟李瑶、李俱境遇也相似,他们的母亲同样无足轻重。就在开元二十四年十月,武惠妃忽然上演了一出泪水滂沱的告状戏,声称太子一党阴谋加害自己,甚至连皇帝的性命也在谋划之列。唐玄宗大怒,当即下令废黜太子与两位皇子。三名皇子同日被废,在历史上极为罕见,朝野为之震动。宰相张九龄据理力争,直言仅凭武惠妃几句话就定太子谋逆之罪,实在太过草率。多名大臣也纷纷上奏求情,最终唐玄宗才暂且收手,太子算是捡回一条命。
然而,这次风波埋下了极大的祸根。唐玄宗虽表面平息此事,心中却对太子暗生猜忌。他不久便罢免了直言敢谏的张九龄,转而任用老谋深算、擅于逢迎的李林甫为宰相。李林甫早已暗暗投靠武惠妃,与其一拍即合。于是,致命的陷阱逐渐布下。到了开元二十五年,武惠妃派人骗太子,说宫中突有贼寇闯入,请太子速速率人前往捉拿。李瑛与两位弟弟信以为真,急忙带刀携器冲进宫门,没想到迎面遇上的竟是唐玄宗本人!而唐玄宗接到的消息,恰是“太子携兵入宫谋反”。所谓人赃并获,当场成了铁证。
唐玄宗心中杀机骤起,转头去询问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却装出一副不关己事的模样,说此事乃皇室家务,外臣不宜干涉。实则这正是暗中推波助澜,放纵皇帝依心而行。于是,唐玄宗痛下杀手,亲手结束了太子李瑛、皇子李瑶与李俱的性命。父子情断于一日,血溅宫闱。
此事被记载于《旧唐书》,然而《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却只字未提。如此惊心动魄的大事为何被忽略?大概是因为疑点重重:太子岂会不知擅带刀兵入宫乃死罪?为何轻易中了武惠妃之计?其中真相无人得知。但不容否认的是,唐玄宗确实在开元二十五年痛下屠戮之令。
为何如此绝情?有人说,这是李家皇族的“血脉基因”。自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起,李家人便习惯以血腥手段争夺权力。武则天、太平公主无不如此。到了唐玄宗这里,他也不过是延续了这种传统。当杀意萌生时,太子是否谋反已不再重要,皇帝眼里,任何威胁皇位的存在都必须被清除。哪怕是亲生骨肉,也难逃权力漩涡的吞噬。这,正是封建帝制最冷酷无情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