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海风
1938年4月8日清晨,武汉的周公接到一封来自后方的电报,内容令他大为震惊。没过多久,周公便召集长江局秘书长及相关人员召开紧急会议。他将电报交给李克农,并指示他去武汉火车站截住张氏,劝说他不要私自投靠蒋军。
李克农详细了解了事情的经过。自从张氏担任陕甘宁边区副主席以来,他一直情绪低落、心事重重。得知西安事变后,每逢清明节,蒋军都会派代表前往黄帝陵祭扫,并邀请陕甘宁边区派代表陪同。于是,张氏多次向主席提出自己作为代表去祭扫黄帝陵的请求,主席也批准了他的请求。
4月2日,张氏带着秘书和一个警卫班,乘坐大卡车前往黄帝陵。4月4日清明节当天,张氏在黄帝陵与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会面,两人一同祭拜黄帝陵。张氏态度十分热情,二人边走边聊,仿佛多年未见的好友,交流甚欢。
第二天,张氏告诉秘书和警卫班自己要去西安办事,警卫员张海劝说未果,只能匆忙跟随。抵达西安后,蒋鼎文安排张氏入住蒋军的西京招待所,随后安排他会见了多位蒋军高级官员。
4月7日,蒋军安排张氏乘火车前往武汉。当时蒋军的军权机关设在武汉,我方也在武汉设有办事处和长江局。张氏离开西安前,对警卫员张海说:“你去给林主席打个电话,叫他到车站接我。”林伯渠接到电话赶到火车站,张氏向他诉说在延安遭到批判,感到心灰意冷,表示不愿留在延安,准备前往武汉。林伯渠劝他以大局为重不要前往武汉,但张氏坚持登上火车。林伯渠急忙将情况上报,延安随即发电报给周公,要求他去劝说张氏留下。李克农接到指令,迅速制定行动计划。
4月9日上午,李克农带领童小鹏、邱蓝章、吴志坚等人,驾两辆小汽车前往武汉火车站。几人分散守候在各出口,仔细观察每一位下车的旅客,但始终未见张氏踪影。他们进入车厢检查,仍未找到张氏。李克农推测张氏担心组织派人接他,可能改变了行程时间。然而连续两天,李克农都未等到张氏。
11日,另一列从西安开来的列车进站,众人警惕地盯着每个下车的乘客,依旧不见张氏。李克农让童小鹏继续守候,自己带三人登上列车仔细搜查。最终在靠近车尾的一节车厢内发现了张氏。他神情萎靡,斜靠在座位上,左右各有两名蒋军便衣特务守护。
李克农礼貌地说:“张副主席,周副主席派我们来接你。”张氏见到他们,脸色阴沉,拒绝说:“我不要他接我,我是去武汉办事。”他试图下车,李克农拦住了他的去路。两名特务见状形势不妙,匆匆离开。
张氏无奈只好坐上办事处的汽车,但坚决不愿住进办事处。李克农安排他入住大华饭店。当天晚上,周公、博古、董必武、叶剑英、李克农等一行人前往饭店,与张氏长时间谈话。张氏坦言:“我在陕甘宁边区就像个无关紧要的闲人,没有任何意义。”
周公严厉批评张氏未经组织报告便私自离开,指责其行为无组织无纪律。张氏回应称:“组织对我的批评太严厉,处分不公,给了我陕甘宁边区副主席的职务,我觉得很不公平。”
周公斩钉截铁地说:“直到现在,你依然没有清醒认识自己严重的错误。你错误指挥差点毁了红四方面军,几乎使组织灭亡。你有意见可以提,但为什么擅自行动,住进蒋军招待所,还让他们护送到武汉?”
博古补充说:“犯了错误就要认识错误,为什么到了武汉却不回自己的家门?”
董必武语重心长地劝说:“你犯了错误,大家都是在帮你认识,不是针对你个人。”
面对众人劝解,张氏沉默不语。周公劝他住进办事处,一切问题都可以商量,但张氏坚持拒绝。周公要求他向延安发电报,承认出走错误,请示今后工作安排。张氏草拟了电报稿。周公等人回办事处汇报了情况。
4月12日,周公收到延安回电,电文敦促尽力挽留张氏,促其早日回延安。周公和李克农将电报交给张氏,再次劝说他住进办事处,一切都可以商量。张氏坚持住大华饭店,并提出想游览武汉,周公同意。
然而,张氏早有逃跑计划,趁周公与熟人交谈时偷偷溜走。李克农发现后,众人分头寻找,最终在一家小旅馆找到化名“张特立”的张氏。李克农问:“张副主席,你不是要参观武汉吗?怎么一个人跑了?”张氏无言以对,只得跟他回到汉口八路军办事处。
4月14日清晨,周公敲张氏房门无人回应。没想到张氏再次逃跑。李克农奉命再次搜寻。他推断张氏带了小皮箱,箱内有大量现金,可能住在豪华旅馆。汉口地下组织随即调查,获悉张氏住在太平洋饭店。
当天晚上,周公、李克农等人到饭店见张氏,再次劝说他回延安。张氏坚决拒绝,提出要回江西老家,从此不涉政。周公识破这是借口,拒绝了他的请求,劝其搬回办事处。张氏坚持:“我就住这里,哪儿也不去。”
李克农见张氏多次态度强硬,十分恼火,与几人一起将他推上汽车。张氏大喊“绑架!绑架!”,住在附近的蒋军官员闻声跑出围观。周公解释:“我要带他去看病,大家别惊讶。”官员们见周公是熟人,便散去。张氏第三次被带回办事处。
回到办事处,张氏表示要去向蒋汇报工作。周公告知抗日合作协议明确规定陕甘宁边区不需向蒋军汇报工作。张氏坚持要见蒋,周公无奈答应。
4月16日下午,周公陪同张氏到武昌会见蒋。张氏见蒋先说:“兄弟在外,糊涂多年。”周公听后,脸色严肃,立即反驳:“是你糊涂,不是我。”张氏尴尬一笑。蒋氏寒暄几句后,张氏卑躬屈膝地简述陕甘宁边区情况,言辞恭敬,显得极力讨好。
回到办事处,周公批评张氏谈话态度,张氏未作回应。随后张氏称牙痛,欲上街看牙,李克农派吴志坚等人陪同。张氏街上闲逛多时,夜晚拒绝回办事处。吴志坚劝说无果,只得安排他住进太平洋饭店,并报告周公。
周公与王明、博古等人商议,认定张氏叛变意图明显,决定最后一次与他谈话挽回。4月17日上午,周公、王明、博古、李克农一行到太平洋饭店,正式向张氏提出三条选择:一是回延安,二是请假,三是脱党。
张氏答道:“第一条不行,第二条、第三条可以考虑,给我两天时间答复。”周公离开后,张氏立即致电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表明愿意投靠蒋军。他还写下字条:“弟已决定移至别处,请勿派人找。”字条留在房间。同日,军统派特务将张氏接走,张氏正式叛逃。
长江局向延安报告了张氏叛变全过程。1938年4月18日,延安正式决定开除张氏,并在《新华日报》刊登公告。
至此,张氏以叛徒身份结束了他长达18年的革命生涯。
参考文献:
1、《张国焘传》陕西人民出版社
2、《张国焘和我的回忆》四川人民出版社
3、《武汉文史资料文库1:张国焘叛逃目击记》武汉文史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