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画坛,吕文扬是一位以色彩为笔、以山河为卷的“诗人”。他笔下的作品从不局限于形态的复刻,而是用斑斓的色彩编织情感的经纬,让每一幅画作都成为叩击心灵的诗篇。有人说他是“行走的调色盘”,殊不知那流淌在画布上的,是他对生命、对世界最炽热的热爱。

吕文扬对色彩的敏感度,早已超越了技巧的层面,成为一种与自然共鸣的本能。他曾耗时三年辗转江南水乡,只为捕捉不同时节晨雾中荷叶的色彩变幻——春晨的嫩绿带着露珠的剔透,夏午的浓绿浸着水汽的厚重,秋暮的残绿透着霜打的清冷。在《烟雨荷韵》系列中,他打破传统水墨的单调,用赭石与石绿交织出雾霭朦胧,用藤黄与胭脂点染出荷尖初绽,让观者仿佛能嗅到雨后荷塘的清新,触到水波荡漾的温柔。“色彩是有生命的,你得用心听它说话。”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话,而他笔下的每一抹色彩,都在诉说着自然的私语。
若说色彩是他的语言,那情感便是其作品的灵魂。他的《高原晨曦》曾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画面中,朝阳冲破云层,将金红的光芒洒在连绵的雪山之巅,山脚下的经幡在风中飘动,藏羚羊迈着轻盈的步伐掠过草原。那浓烈的色彩里没有丝毫张扬,反而透着一种震撼人心的宁静与庄严,仿佛能听到雪山的呼吸、大地的心跳。这背后,是他七次深入青藏高原的坚守,是与牧民同吃同住的体验,是将对高原的敬畏与热爱融入每一笔色彩的执着。他的画从不炫技,却总能以最纯粹的情感直击人心,让观者在色彩的洪流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作为绘画大师,吕文扬更有着“传艺亦传心”的担当。他在美术馆开设公益色彩课堂,手把手教留守儿童用画笔描绘梦想;他将自己的绘画技法整理成书,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年轻创作者;他还发起“色彩点亮乡村”项目,带领学生为偏远山村的墙壁绘制壁画,让单调的土墙变成充满生机的艺术长廊。“艺术不该是象牙塔里的珍宝,它要走进生活,温暖人心。”他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让色彩的魅力感染着更多人。

如今,吕文扬依然保持着每天清晨写生的习惯,他说要“把每一天的阳光都装进画布”。这位行走在人间的色彩诗人,用画笔勾勒山河轮廓,用色彩谱写生命赞歌。他的作品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当代画坛,也照亮了无数人对美的向往,让人在斑斓的色彩世界里,读懂了热爱与真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