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清朝,在当下被中学历史教科书所称道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客观上,元和清完成了统一:比如蒙古人崛起那会儿,东亚大陆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南宋统治淮河以南,金统治淮河以北,在甘肃宁夏一带还有个西夏,西域处于西辽统治,而雪域则是很多部族,云南则是大理国的地盘。当然这些势力都不具备消灭对方的能力:体量最大的南宋和金,其实都对彼此发动过灭国规模的战争,但结局都是失败了。
而蒙古人的崛起,带来了一个新的变量:那就是把这些势力,合并成了一个版图范围。
当然,很多人理解不了这一点。本文也不打算探讨这个话题。本文要探讨的是:当蒙古人连续消灭西夏和金以后,南宋是不是彻底没了翻盘本钱?
其实也不一定。
大蒙古汗国的创始人铁木真出生的时候,南宋的高宗皇帝也尚在人世。对于蒙古高原上的部落,其实宋高宗的接班者宋孝宗也是清楚的。宋孝宗打算北伐金,也听说高原上的部族让金兵头疼。于是和大臣探讨要不要利用这个力量修理金朝。而大臣认为,现在金已经走了下坡路,而鞑靼人开始兴旺。如果联合鞑靼人对付金,是典型的引狼入室。所以,客观来说,南宋后来决定联蒙灭金,其实是迫于无奈。宋孝宗都知道这个事儿不靠谱。
如果说联金灭辽是宋朝主动行为,那么,联蒙灭金属于宋朝的被动行为。
铁木真在世最后一段时日,西夏处于灭国边缘。铁木真死后,窝阔台接管蒙古权力,蒙古灭掉西夏是在这个时候。之后蒙古和残金继续战争。最终在蒙古和南宋联军打击之下,金灭亡。但之后,因为南宋打算构造关河防线——利用黄河、潼关一线来顶住蒙古南下,结果计划没落实,反倒激怒蒙古人。于是蒙宋战争爆发。
当然,蒙古人在之后的一些年月,不光和南宋打仗,也不断在西亚和当地的势力干仗。这些,也导致南宋和蒙古的战争是断断续续的——毕竟蒙古人是多线作战。
蒙古人的多线作战,给南宋争取了很大的时间窗口——所以南宋能在金灭亡以后,多维持四十多年。其实,蒙古灭掉西夏和金,是否就能灭掉南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南宋自身问题。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有类似的剧本。
胡人朝廷有个毛病,那就是权力结构比较脆弱。几乎所有的胡人王朝,都在权力传承问题上出现过动乱:比如五胡乱晋那会儿就是很典型的例子——不论是刘氏赵国(十六国前赵)还是石氏赵国(十六国后赵)乃至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北齐,都充满了很多军事政变。
即便是宋朝以前的邻居辽金,在内部也出现了很多动乱。相对来说,宋朝的权力传承还是很稳定。
其实五胡十六国和南北朝那会儿,东晋和南朝能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方局势太乱的缘故:比如刘聪固然枭雄,但是刘聪死后,刘氏赵国就内耗;石虎虽然军事才干强大,但是石虎死后,石氏赵国也垮了;北魏强盛一时,但很快就崩盘为东魏和西魏两部分。这些内乱,都给东晋和南朝赢得了太多时间窗口。
这个剧本其实也适用南宋。
南宋后期,蒙古人也陷入胡人朝廷内耗激烈的魔咒: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为了权力而爆发内战,导致蒙古汗国解体。从后来的历史来看,元朝后期还是爆发了南坡之变和两都之争这样的内耗。甚至元顺帝在位后期(朱元璋北伐那会儿),元高层还在内耗。
所以南宋想要翻盘,就是熬:利用胡人朝廷爱内耗的机会,熬死胡人朝廷。
不过,南宋没能熬到这一天就灭亡了:因为忽必烈取得内战胜利那会儿,南宋内部也已经腐朽到根子上了。因此面对元兵的压境,南宋的抵抗是苍白无力的。最终,南宋关门大吉了。
所以,蒙古灭掉金以后,南宋是不是注定败亡了?其实这取决于南宋。如果南宋没那个腐败,或者内部改朝换代然后实现革新,没准还真能顶住元朝很长时间。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
其实说了半天就是:南宋后期,机会还是有的,只不过,南宋烂到根了,自己不中用。